魏巍 (原名:鸿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或章節內容可能是從某個來源處复制粘贴而来, (2019年11月23日) |
魏巍(原名:鸿杰) | |
---|---|
原文名 | Wei Wei |
出生 |
河南郑州 | 1920年3月6日
逝世 | 2008年8月24日 | (88歲)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 |
民族 | 汉族 |
教育程度 |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
职业 | 作家 |
知名于 | 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
知名作品 |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东方》 《火凤凰》 |
魏巍(1920年1月16日~2008年8月24日)河南郑州人,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
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
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2008年8月逝世。
目录
个人生活
在他中学时代,魏巍便在郑州的报纸上主编《芦笛》周刊和《铁笛》周刊。后来,魏巍依然后跑到外面,靠勤工俭学,又读了几年师范。当时的师范学校不要钱,上师范的时候,家里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魏巍是个热血青年,很有自己的想法,不想被思想观念束缚,为了逃过这段婚姻,他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就离家出走了。 1944年春节期间,魏巍和战友一同访问“冀中子弟兵的母亲”李杏阁大娘时,初识了刘秋华。
1946年3月19日,在平绥线上一个叫下花园的小车站,魏巍与刘秋华举行了简朴的战地婚礼。没有鲜花美酒,仅有战友们的祝福。那时魏巍26岁,刘秋华21岁 。
跟许多战地鸳鸯一样, 魏巍和刘秋华虽然结了婚, 却很长一段时间无以为家。三年解放战争时期, 他们同在一个军区,夫妻相聚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但他们走上了相伴一生、生死与共的道路。
个人作品
诗集
作品 | 出版时间 |
两年 | 1951年 |
红叶集 | 2007年 |
不断集 | 1963年 |
魏巍诗选 | 1985年 |
黎明风景 | 1955年 |
中长篇小说
作品 | 出版时间 |
长空怒风 | 1952年 |
地球的红飘带 | 1988年 |
火凤凰 | 1997年 |
东方 | 1978年 |
怀人集 | 1980年 |
散文集
作品 | 出版时间 |
我的老师 | 1956年9月 |
谁是最可爱的人 | 1951年4月 |
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 | 1951年 |
依依惜别的深情 | 1958年 |
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 | 1951年 |
春天漫笔 | 1959年 |
魏巍杂文选 | 1994年 |
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 | 1956 年 |
话说毛泽东 | 1993年 |
谁是最可爱的人 | 1973年 |
壮行集 | 1980年 |
魏巍散文选 | 1982年 |
四行日记 | 2008年 |
新语丝 |
短篇小说
作品 | 出版时间 |
志愿军叔叔和朝鲜小姑娘 | 1952年 |
我爱老师 | 1984年 |
老烟筒 | 1954年 |
女将军 | 1958年 |
作品思想观
魏巍年轻时是华北抗日根据地哺育出来的诗人(笔名红杨树),中年是著名的报告文学、散文作家,新时期则以篇小说《东方》、《地球的红飘带》著称。魏巍的创作,贯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在这个根本点.上,魏巍以不同的艺术形式阐扬着、论证着。在魏巍笔端,,诗的语言也好,小说形象和画面也好,散文的境界和辞采也好,总是以思想的明澈、丰富和稳定为特色,以生活性的丰饶茂盛为凭依的。 [1]
魏巍作品中反映的生活异常广阔,既有对重大事件的描绘,也有对日常生活的点染; 既有对英雄人物忘我奋斗、壮怀激烈的讴歌,也有对男女间纯真爱情和自然界瑰丽景色的刻画;既有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颂扬,也有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鞭挞。雄伟和细腻,严肃和恢谐,抒情和哲理,在他的作品中有机结合,并见迭出。 [2]
报告文学
善于在浓烈的战斗气氛中来刻划人物,往往把艺术的镜头对准人物精神。闪射着特别耀眼的光芒的那一刹那, 显示他们的思想美、性格美。《汉江两岸的日日夜夜》中作者就在描写时删除了种种次要枝蔓,将全部光束集中在一个焦点上,使人物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和精神突现出来, 业且加以强化和渲染,因而艺术形象就鲜明而且富有诗意,于是这两个特写镜头,就深深地熔印在读者的心上。
为了表现人物的思想美、性格美,作者注意从生活中摄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作精细入微的描写,表现战士们的国际主义思想感情。魏巍报告文学中的细节选择。注意到从刻划人物和揭示主题这两个方面的需要着眼。
诗歌
诗大部分是反映部队斗争生活的,如《伏击》、《叩门》、《烟烟, 你喊起他们吧》。也有描写军民鱼水情和揭露敌人暴行的,如《好夫妻歌》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战斗风采是这些诗的共同特色,这些诗象一幅幅动人的人民战争的风俗画,使人想起那斗争的年代,人民大众觉醒的年代。他的政治抒情诗形式多样,有短小精悍的街头诗,有信天游式的民歌体,也有两句一节或四句一节的新格律诗。不论哪种形式,都诗意盎然,生活气息极浓。诗歌是魏巍运用文艺投入战斗时最早选择的武器。
散文
魏巍的散文作品, 投向“ 什么样的人最可爱,什么样的感情最神圣,什么样的青春最美丽”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刚刚从旧中国脱胎而出的新中国社会上存在的巫待回答的、最普遍、最集中的思想问题 。
小说
魏巍早期的小说作品对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有着辛辣的讽刺和抗议。例如:《狂飙里的游丝》 《贞松凋翠录》。
后期的作品魏巍从生活出发,大胆地突破了“ 左” 的禁区,在结构布局与人物关系等多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特别是在塑造人物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魏巍高屋建瓶,对历史的宏观把握以及翔实的资料与艺术构思的珠联璧合。作品所采取的紧缩式结构以及对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借鉴与发展,,使情节紧凑、繁而不乱、简而不陋。 [3]
人物成就
任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朝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
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革命战争》三部曲中的《东方》获得茅盾文学奖 ,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和首届人民文学奖 [4] 《地球的红飘带》获“人生的路标”奖及人民文学奖。 [5]
后世纪念
抗美援朝61周年魏巍首座头像安置在上海奉贤海湾园 。
2012年4月11日福寿园园区内的魏巍纪念馆 向公众免费开放,馆名由魏巍生前好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题词。馆内展出了魏巍生前使用过的衣柜、书桌、所穿衣物及百余件珍贵物品,还有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阅读魏巍作品后写给他的亲笔信等。
魏巍在去世三年半后,遗骨归根故里河南省。魏巍灵骨安葬暨纪念像揭幕仪式在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的河南福寿园陵园内举行。 [6]
人物评价
魏巍的一生都活在意识形态的敌我斗争中。他不是一个诗人,他只是一个战士。 魏巍在塑造各种英雄人物中渗透着他的思想、他的感情、他的爱憎。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书写“最可爱的人”的灵魂是那样的圣洁。魏巍也无愧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那一代文学星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明星陨落了, 但星光永留人们心中。 [7]
肖复兴: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
作家肖复兴得知魏巍去世的消息后,唏嘘不已。他说曾与魏巍多次在文学活动上谋面,“他总是给人一种慈祥、平易近人的感觉”。
肖复兴说,在魏巍众多作品中,《谁是最可爱的人》给他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我记得当时读那篇文章时,我还在上小学,是从教科书上读到的。读完那篇散文让我莫名感动,惊叹作为作家的魏巍写出了这样感天动地的文章。”同时,肖复兴认为,属于魏巍他们那一代人的时代已经无可奈何地过去了。
徐贵祥:他是当代军事文学的旗帜
在军旅作家徐贵祥眼里,魏巍是一个言谈举止都很率真的人,他敢于在不同场合发表与众不同的鲜明观点。 徐贵祥认为,魏巍的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都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并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在当代军旅作家中,魏巍和刘白羽这两位作家是我们的旗帜,作为后来者,我从他的作品中汲取了先进的军事文学理念与深邃的文化内涵 ”。 [8]
郑伯农(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会长)
我是“文革”后开始认识魏巍的,半个月前,我到301医院看望了魏巍,当时他因肝癌已经病入膏肓,但他的精神依然很清醒。我清楚地记得他当时对我说的一句话:“我被困在301出不来了!”他时刻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前途,总想出点力,虽然他的一些观点是可商榷的。有人说他是位红色作家,我记得他曾自豪地说自己,从里到外通透红,写作和思考就是从人民利益出发。魏巍一生始终是一名战士,在我看来,魏巍在文学上毕生追求的是,把文学的革命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
王尧(《魏巍散文选集》编者,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
我和魏巍没有直接交往,但因为编辑他散文集的关系和他有书信往来,从信里面我能感觉到他晚年的落寞,而在过去他曾是一位非常知名的作家。魏巍一生都秉持着无产阶级写作,虽然有些观点有待商榷,但我认为,他那代从延安走出的作家和知识分子,他们在1949年以后的经历都非常复杂,但不管他们后来持什么样的理想和观点,只要他们的写作遵循着信仰,都是值得尊重的。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虽然写的是朝鲜战争的事情,但他对年轻人的影响还是非常正面的,没有太多的政治历史痕迹。 [9]
胡世宗(军旅诗人)
在魏巍身上始终具有革命诗人的那种气质: 敏锐的感应, 饱满的激情, 并在他的文、小说、杂文、通讯创作中, 始终弥漫着一种诗的气息: 构思时诗的意境, 行文时诗的语言。 [10]
参考来源
- ↑ 评魏巍的政论 、 杂文作品 作者:曾镇南
- ↑ 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 魏巍创作谈( 下) 作者:马签伯
- ↑ 魏巍创作发展的五个阶段 来源:作家作品研究 作者:田怡
- ↑ 茅盾文学奖 .华龙网
- ↑ 重庆大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奖历年获奖作品精选:中短篇小说卷编辑:重庆大学出版社
- ↑ 著名作家魏巍遗骨安葬故土河南 .中国新闻网
- ↑ 逝者魏巍:迷茫的老兵
- ↑ 亲人眼中的魏巍:非常谦虚,经常写作到天亮中国新闻网
- ↑ 魏巍老人生前作品:我也为退伍兵崔英杰说情搜狐
- ↑ 大时代的“司号员” —一魏巍印象 作者:胡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