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高校博导问题频出,为哪般?(韩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校博导问题频出,为哪般?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高校博导问题频出,为哪般?》中国当代作家韩静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高校博导问题频出,为哪般?

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乃至科研前景,因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高校普遍扩招,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高校师生关系出现新变化、新特点,需进一步关注。 近些年,博士与导师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出现过激行为,令人咋舌。提到博士生,多数人在脑海中,把他们描绘成学术精英,前途一片光明的形象。可横跨在学术圈和社会之间,事实往往与理想差距较大。

女博士饶源曾被骗85万,引起网络热议,她称自己泡在实验室10年,没空看朋友圈,也不知外面世界。一时间,“高分低能”、“工作机器”、“纯读书不看路”等冷嘲热讽,向女博士蜂拥而至。按常理,社会关注重点,应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道德谴责,而在带“标签”身份的高材生面前,不辨是非,是对受害者二次伤害,这正常吗?前段笔者看到视频《中国人,你病了吗?》讲的是:一位推着自行车过马路的女中学生,因身体不适,跌倒在路旁。一辆辆小车从身边经过,却无人停下来挽救,致使原本能得救的中学生,命葬车轮下。

2018年发生在高校两则新闻,引发热议。一则是武汉理工大学在读硕士陶崇,从宿舍楼自杀坠亡,二则是北大毕业的李悠悠揭发北大中文系沈阳教授,侵犯并污蔑她患有精神病,致其自杀身亡。半个月前,西安交大在读士杨家德,被发现溺亡在西安灞河中,媒体刊发了《寒门博士之死》一文,引发舆论关注。女友在社交媒体发布,声讨导师周某是酿成悲剧的罪魁祸首。女友称,其导师除了让陪吃饭与挡酒外,还吩咐浇花,擦车,搞办公室卫生,拎包拿水,去车场接她,陪逛超市,给家中装窗帘等,与学术无关的琐事,很少过问学业,停滞不前。“出国无望,学术无成果”,直接导致杨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做出轻生的念头。是扭曲的师生关系,害死了他。

2019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电子工程系中国籍博士陈慧祥,在工作实验室自缢身亡。因一篇论文投中世界顶级会议,可数据实验设计存在较大漏洞,其导师却不同意撤稿。发表造假论文会影响其在学术界的声誉。陈慧祥写道:“我考虑了所有的情况,觉得无路可走,所以通过自杀方式,弥补过失”。倘若导师考虑学生的利弊得失,耐心指导,可能悲剧就不会发生了。《中国新闻周刊》张春峰采访时表示,他与陈结识于本科期间,陈后赴美留学,在他眼中,逝者是一位非常优秀又善良的人。他曾试图挽回,与导师激烈的讨论,导师不同意撤稿,双方争执,一度差点叫警察的地步。可见导师掌握着博士生的收入,毕业等生杀大权,形成只能对错全听,不能有己思想。故博士被导师当免费奴隶,随意差遣,在高校非新鲜事,属见怪不怪了……

这是学术内部“潜规则”,学生们便是实验室廉价劳动力,是学生的悲哀,也是中国学术界的不幸。中国式的导师权力过大,奴役学生问题应引起社会关注。高学历人士非正常死亡的案例频发,这与文明古国格格不入,也枉费了国家花人力物力培养,还没能为国效力,却半路夭折,无论何种情况,年轻高学历者意外逝去,总会让人哀痛。

诚然,导师在学子们空余,给忙于科研的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属无可厚非,学生尊敬导师,也是正理。问题是应有度,要相互理解,关心学生的学业为要。毕竟学子们寒窗苦读多年,为了金榜题名,考上一所好大学,将来有份好工作。对于高材生而言,有个好导师非常重要,不仅学术上有帮助,还可在发展规划上给予指引。尚若导师一直让干杂活,总以自己利益为重,甚至还占学生学术成果。在不公正的环境下,矛盾产生,是可想而知了……

近日,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若干意见》明确博士生导师,是为培养博士而设置岗位,不是个人的荣耀,学生非导师的私有财产,博导任务是对人才培养。指出建立灵活调整的办法,双方都可申请变更,并非一成不变,必要时可调整导师。这对学术界的种种矛盾,反对导师一权独大,无疑给学子们打了一针强心剂,相信个别利己主义的导师,也会收敛了。[1]

作者简介

韩静,女,笔名吉祥鸟。党员,本科,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