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安锣鼓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安锣鼓戏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项目名称;高安锣鼓戏

主题词;传统戏剧,锣鼓戏,高安市

认证级别;省级

项目分类;传统戏剧

国家;中国

起源时间;清康熙年间

认证时间;2013年

认证批次;第四批

申报地区;中国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高安锣鼓戏高安古老的地方戏剧种之一,因演唱时不用管弦乐器伴奏,仅用锣鼓击节而得名。[1]

简介

该剧种萌发于清康熙年间,由民间茶歌灯彩衍变而来,吸收了大量高安瑞河戏的艺术精华,因其唱腔深厚悠扬,表演洒脱粗犷,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而深受群众喜爱,在历史的舞台上风靡了三百多年。高安锣鼓戏的表演洒脱粗犷,富于生活情趣和田园风味。

历史渊源

高安锣鼓戏萌发于清康熙年间,只在玩灯和采茶时演唱。每逢元宵佳节,瑞州府所属各县的灯彩热闹异常,而灯彩中尤以茶灯为突出。后又从民间灯彩发展到歌舞演唱,并受早期赣南采茶戏的影响,以表演《开茶园》这类灯彩小戏,逐步形成由一旦主演说唱形式的表演唱。

乾隆年间,又出现了由一旦一丑演出的对子戏,如《小卖花》、《下南京》、《补碗》、《游湖》等。在对子戏的基础上逐渐又萌发出一种生、旦、丑三个演员和三个场面(操打击乐)的三角班,专演小戏,属业余班社,只在春节期间和秋收后才组办演出。故艺人中常流传着两句话:"唱戏唱到莳田边,丢下锣槌忙作田"。这是当时业余班社活动的真实写照。

嘉庆时期,锣鼓戏由三角班发展为半班,艺人有很多由业余演唱转为专业班社。如嘉庆年间廖驹龙牧园诗钞》"锦江新正竹枝词"写道:"市上新来三角班,家家唱到即予缓,彩灯童戏才搬罢,又抱竽笙出近关"。因奉新是锣鼓戏的演出基地,每年春节及秋收后,许多锣鼓班都进入奉新各地演出,锣鼓戏因受瑞河戏及其它剧种影响,演唱剧目也从小戏发展为演整本戏和袍带戏。剧目来源除部分小戏自编之外,许多剧目都是从别的剧种移植改编而来。如《天官赐福》、《二度梅》、《碧玉簪》、《绵羊记》、《马前覆水》、《芦林会》、《彩楼记》等就是从瑞河戏移植而来;《四美图》、《五美图》、《六美图》、《九美图》、《十美图》则由高安道情改编;而《蔡鸣风辞店》、《白扇记》、《喻家戏》等是从黄梅戏移植过来。唱腔也在原来民歌小调的基础上逐渐向板腔体发展,以后又吸收了瑞河戏部分高腔而结合演唱。

光绪至民初,锣鼓戏进入鼎盛时期。据统计,这时期名班社21个,名艺人辈出,如号称"三件长褂子"的名小生有"纺绸长褂子"何根何焱刘全太

演出地域很广,主要是高安、奉新、上高、宜丰、丰城、清江、新建等县,后扩展到宜春、新余、万载、南昌、乐平、波阳、武宁、修水、德兴等地。

随着专业班社的增多,同行间竞争也很激烈,迫使艺人们从艺术上寻找各自的优势,以求立足生根,于是锣鼓戏很快形成两大流派。锦河南岸以黄庭贵为代表称南路,锦河北岸以喻德兴为代表称北路。南路的艺术特点在声腔上讲究字正腔纯,表演含蓄细腻,文静典雅,举手投足要求规范。北路的艺术特点则讲究唱功高亢激越,节奏明快,尤其是简板要有起落,一气呵成,表演豪放利索,身段潇洒灵活,气氛热烈火爆。

基本内容

高安锣鼓戏的早期剧目多在民间传唱,如《锄豆草》、《扫苦珠》、《锄烟草》、《锄棉花草》、《翻薯藤》、《扫樟子》、《捡枯柴》、《戒赌》、《晒花生》、《打戒箍》、《捡豆子》、《栽禾》、《拔草》、《割禾》、《扮妆》等。后期出版发行的剧目有《南瓜记》、《借米记》、《乌江渡》、《乾隆游苏州》、《飘带记》、《耳环记》、《割肝记》、《破镜记》、《毛朋记》、《荞麦记》、《浮石记》、《破肚记》、《修仙记》、《仙桃记》、《三宝记》、《丝带记》、《包头记》等。

基本特征

高安锣鼓戏的表演洒脱粗犷,富于生活情趣和田园风味。早期锣鼓戏班社多属于业余性质,只在秋收以后和春节间组班演出,"唱戏唱到莳田边,丢掉锣槌忙作田",就是当时业余班社一边种田一边唱戏的真实写照。锣鼓戏的部分剧目中还夹伴特技表演,如吐火玩蛇耍伞等,以求活跃气氛,引人入胜。声腔音乐包括灯歌小调本调高腔等,有着浓厚的本土气息。小调除部分曲调从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之外,其它则从外地剧种吸收而来,且都以戏名为调名。本调又称彩调、是锣鼓戏的主要声腔。它源于[锄棉花草调],是戏曲小调的进一步发展。高腔源于瑞河大班,用以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鬼妖怪之类的典型形像。

主要价值

高安锣鼓戏这一古老剧种对赣中和赣西北地方剧种发展的探索,对赣中和赣西北风俗民情的研究,对活跃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以及激活山乡旅游事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濒危状况

民国以来,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者散布"好男子莫看《三国志》,好女子莫看采茶戏"的谬论而遭禁演,锣鼓戏日渐衰落。直到文化大革命,锣鼓戏被当作"四旧"禁演了,锣鼓戏从此销声匿迹。新中国成立后,新发展的锣鼓戏班子也中道没落,高安锣鼓戏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只有几个业余锣鼓戏班在高安民间顽强地生存,急需抢救保护。

相关视频

高安锣鼓戏《双劝夫》选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