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是西汉时期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作,1972年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出土时为覆盖在汉墓的锦饰内棺的盖板上,其应为出丧时作为“遣车”先导所打的“幡”,它表达的是引魂升天之意,体现墓主对羽化登仙的渴望。画面的内容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代表天上、人间和地下。上部描绘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天国景象。中间画的是墓主人在世时的生活写照。下部绘的是神话传说中的阴间场景。整个帛画画面和协自然,色彩浓烈多彩,富丽华贵,庄重典雅[1]

画作内容

整个帛画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长205厘米[2]

它上面的画面分为三部分,最上端画的是天国现象:正中人首蛇身的女子是上天的主宰神女娲,左右两画有五只神鸟,右上角绘有扶桑树,树梢有一轮红日,里立有太阳神:金乌树枝间还有八个小太阳。

中段为人间世界:在华盖下面,画一老年贵夫人拄杖而立,她就是墓的主人,利仓的妻子。在她的前边有两着刘氏冠的男子在跪献某物,后有三婢女相送。中段的下端,玉璧垂磬,彩帛帐幔分飘左右,其下有七个着刘氏冠的男子分左四右三拱手而坐,中间有鼎壶等食具,画面最前边还陈置了一排鼎壶,表现了“列鼎而食”的奢侈场面。

下段为地下:一未着衣男子(郭沫若称是“禺强”)双手托起象征大地的平板,脚踏双鱼,空白处还画有青白二龙,左右各画一龟,背驭猫头鹰(也叫鸱龟)巨人前面还有一些水族在游弋,古时认为大地是浮于海上的,故地下部分多画以水族。

创作背景

《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出土时为覆盖在汉墓的锦饰内棺的盖板上,据其在墓内的位置,与用于表示死者身份的铭旌相同,图像的内容又与王所用旗帜的太常接近,应与铭旌有密切的关系,在当时可能起着和铭旌相似的作用。故考古学者多认为,其是出丧时作为“遣车”先导所打的“幡”。

它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丝带,可以张挂,这种帛画又叫“非衣”,是为引魂升天之意。“引魂升天”是当时颇为流行的一种思想,即人死后导引灵魂升入天界成仙的黄老思想,该画是通过两条巨龙将天上、人间、地下贯穿起来,体现墓主对羽化登仙的渴望。

后世影响

该画内容极为丰富,表现手法精妙而协调,它以其精湛的艺术成就打破了唐代张彦远认为的“古画皆略,至(卫)协始精”的看法,填补了汉画的空白。同时,它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又影响和造就着后世艺术家的崛起。

2002年,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成为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中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视频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 相关视频

马王堆一号帛画”非衣“艺术鉴赏
T 型帛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