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 的图片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1972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东屯渡乡(今芙蓉区马王堆街道),是马王堆汉墓的众多随葬品之一。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目录

简介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1972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东屯渡乡(今芙蓉区马王堆街道),是马王堆汉墓的众多随葬品之一。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锦饰内棺的盖板上,覆盖着一幅彩绘帛画,保存完整,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技法精妙,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1]。这幅帛画用单层的细绢作地,绢地现呈棕色,呈T形,上宽下窄。其制作方法是用三块绢帛拼成,中间用一长条整幅的绢,再取相当于长条三分之一的绢裁成两半,分别拼缝在长条上部的两侧。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丝带,以便张举悬挂。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长均为20厘米余。

这幅帛画的画面,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上部,即拼幅加宽的部分,长67厘米,绘、升龙及身神人等图像;下部,即未拼幅加宽部分,长1.38米,绘交龙及墓主人等图像。

形制

帛画覆盖在一号墓即辛追墓的内棺上,呈T字形,长205厘米,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画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表现了天上、人间与地下的场景,体现了西汉初年的神仙方术思想[2]学者认为帛画的作用是接引死者走向天国。

帛画的内容

马王堆帛画整幅画面成T形,长205厘米,上部宽约92厘米,下部47.7厘米,顶部两端系有丝带便于悬挂。画作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层,第一层主要描绘的是升天后的景象,有日月、升龙以及天门,第二层画墓主从人间到天上的过度,以帷幕为界,描绘死者将要升天,前方有人跪迎,后方有三名侍女随从。第四层画死者生前的宴饮和其他神物。整幅帛画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天上、人间、地下”,天上所描绘的是天国景象、人间所描绘的是墓主生活、地下所描绘的是阴间神怪。无论是“引魂升天说”、“引魂入地说”还是“天国、人间、地府层级说”,实际上都是汉代先民想象中的宇宙空间,帛画画工在画中着力突出墓主在人间的中心地位,通过天地诸神对墓主的关照和青睐便显出其尊贵,究其核心,马王堆汉墓帛画的主题依然意在通过艺术手段为死者提供一个有如生前一样的舒适生活空间,使其死后继续享受优越的生活和显赫的地位。

上部象征着天上的境界。右上角绘一轮红日,日中有一只黑色,应为“金乌”。其下有一扶桑树,枝叶间挂有八个小太阳。左上角绘一弯新月,月上有一只口衔流云的蟾蜍,还有一只玉兔。月下有一女子双手托月,似在飞舞,应为嫦娥奔月。在两边的日月之下,各有一条巨龙,二龙龙首相对,张口吐舌。日月之间,绘有一个人首蛇身的神,披发危坐,红色的长尾自环于周围,而交于身下,两旁有五只鸟正曲颈向上。在画面上部的最下边,对立着两个横座的柱子,形成一个门道,门柱上各有一只小豹子,柱间有二人衣冠楚楚,头带“爵弁”,拱手对坐,可能就是天门的守门神。其上有两个骑偶蹄动物的异兽,异兽各执绳索牵着一只环钮的特钟,钟的两铣系有组带。异兽所骑动物,身着白地花衣,头和四足皆赤。钟的上面又有两只展翅俯瞰的鸟,与人首蛇身的神人两旁的相似。

帛画上部的画面,内容既有日月、神人,又有天门和门神,应适当是封建统治阶级梦想死后“升遐”所到的“天国”图景。

视频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相关视频

马王堆一号帛画”非衣“艺术鉴赏
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解读之天上部分,湖南省博物馆的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