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馬利蝴蝶魚Chaetodon marleyi僅在南非周邊分布,是大西洋-印度洋中發現的唯一一種蝴蝶魚,棲息在岩石礁區,以大型藻類和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簡介
馬利蝴蝶魚與霍氏蝴蝶魚Chaetodon hoefleri親緣十分近,外觀也幾乎一模一樣,唯一的區別是霍氏蝴蝶魚的幼魚只有一個假眼斑,成魚通過外觀無法區分,只能通過形態學的鰭條數量進行區分,馬利蝴蝶魚的鰭條更多,1978年,南非科學家M.J.Penrith曾經提出馬利蝴蝶魚與霍氏蝴蝶魚有可能是同種,也有人主張其是霍氏蝴蝶魚的亞種,但是目前較為公認的還是將其作為獨立的物種描述。另一個十分相似的物種是強壯蝴蝶魚Chaetodon robustus,區別是強壯蝴蝶魚的尾鰭沒有棕色條紋。
生活習性
幼魚活動於較淺的近岸區域或者潮間帶,成魚幾乎只活動於100米以下的水深,因此它們不能忍受高水溫,幾乎不出現於水族貿易中,也很少採集和出口,目前僅南非的水族館有飼養和展示。較難適應人工環境,可以飼養在涼水的溫和魚類純魚缸,需要足夠的岩石和開闊的游泳空間。推測其自然壽命為6-7年,圈養壽命一般為5年左右。[1]
形態特徵
馬利蝴蝶魚體高寬闊,側扁,近橢圓形,嘴小而尖,伸長,背鰭連續,尾鰭圓形。體銀白色,體側有三個金棕色的豎條紋,第一條為棕褐色,穿過眼睛;第二條穿過胸鰭和腹鰭;第三條位於身體後部。背鰭棕色至黃色,硬棘11枚,軟條23-24枚;胸鰭透明,鰭條14-15枚;腹鰭棕色,硬棘1枚,軟條5枚;臀鰭棕色,硬棘3枚,軟條18-19枚;尾鰭白色,中部有棕色條紋,尾柄棕色。側線鱗片39-47枚。背鰭後上部有假眼斑,通常成魚只有一個黑色的假眼斑,而幼魚有兩個假眼斑且其中一個或兩個都帶有白色邊緣。
飼養信息
建議水族箱尺寸:650升
飼養難度:難
珊瑚兼容性:小心
鹽度:1.020-1.026
溫度:18-21℃
性情:溫和
最大體長:20厘米
生活水深:1-120米
IUCN評級:LC 低危
分布範圍
西印度洋的南非海岸特有,從好望角至德拉戈阿灣和莫桑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