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公笃行十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笃行十村

图片来自黑崎时代


笃行十村,又称澎湖岛重炮兵大队官舍群澎湖岛要塞司令部官舍群,是位于澎湖县马公市眷村之一,于2007年登录为澎湖县历史建筑,澎湖眷村文化保存园区开放民众参观。[1]

历史沿革

笃行十村位于澎湖马公本岛西南侧,即现在马公市新复里之顺承门旁,此处在清领时期时隶属妈宫社,当时社之下以聚落划分东、南、北三甲头,其中此处位于南甲头聚落区西南侧。曾作为练兵校场及弃物、埋葬先人的荒埔地使用,并未有百姓居住,周遭则设有金龟头炮台[2]

日治时期

明治28年(1895年),日军攻占澎湖后,驻防日军开始在澎湖地区成立澎湖岛要塞司令部和澎湖岛重炮兵大队官舍等军事单位,并在清领时期兴筑的西城墙(小西门(顺承门)至大西门间),设立官兵宿舍,此批官舍与部分官厅设施即为笃行十村前身,其行政区属马公街南町二区。日治末期,则有“澎湖岛要塞司令部”军官、下士官、军属的宿舍及马厩,“重炮兵大队”经理部、兵役课、主计部尉官以上军官宿舍、下士官宿舍,“陆军粮食运输部的”下士官宿舍规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设置防空洞,可印证日治时期澎湖遭受美机轰炸的情况。[3]

战后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澎湖由国民政府接管,官兵宿舍则隶属马公镇复兴里,国民政府则利用日军的原有营舍成立“马公要塞司令部”,不久大批大陆各省军民随政府播迁到澎,一些军眷部分安顿于此区内,区内因土地与宿舍为陆军管辖,当时又称“陆军特别里”。迨民国40年(1951)政府实施地方自治,此军眷区才由复兴里划分出来,另设新复里。 由于澎湖驻军及军眷人数大量增加,军方也陆续于此日式眷舍附近增设眷舍,形成现在特有的宿舍群,这些官舍由军方接收做为军眷的宿舍,因为人多屋少,常常一栋房舍进住2、3户人家,各住户又因为人口增加而加盖一些违章的房间,以致形成有如大杂院的景象。[4]

其中,眷户多半为官阶较高之军官眷属,曾有多位名人居住于此,其中一位为已故歌手张雨生之故居,另一位是已故歌手潘安邦旧居。 潘安邦病逝后,该处改名为“潘安邦纪念馆”,而张雨生之故居则整理为“张雨生纪念馆”,以上两个馆舍已于民国98年(2009年)开放参观。2007年,澎湖县政府把这些眷舍列为澎湖县历史建筑保存,并规划成为眷村文化园区。

建筑结构

笃行十村面积有18672平方公尺,眷舍约78户,其中日治时期兴建的官舍群分为独栋建筑及合并建筑,依阶级高低来分配,建筑构造多为基础抬高之雨淋板建筑,屋顶铺设日式炼瓦,室内以真壁(编竹夹泥墙)或拉门隔间。其空间设有玄关、座敷、侧缘、居间等。此外结构材质皆有使用竹、石灰、黄泥、玄武岩及硓𥑮石。屋瓦包括上泷瓦、富士瓦、水泥瓦等各种时期制品,屋顶形式为短屋脊、长屋坡,为台湾其他地区日式官舍未曾见过的特征,再眷村内还有办公厅、连栋宿舍、马厩等公共设施。

目前部分眷舍由县府文化局及旅游处整修作为眷村资讯服务站、及潘安邦纪念馆及张雨生故事馆等展馆,2011年至2012年期间进行修复19栋眷舍工程,2021年则完工其他9栋眷舍之修复工程。

相关系目

  • 妈宫(1604-1945):一个台湾传统城镇空间现代化变迁之研究. 张玉璜。
  • 井原伊三太郎著《澎湖岛大观》
  • 2008,《马公笃行十村细部调查研究、测绘暨修复规划》,澎湖县文化局
  • 2013,《澎湖县历史建筑笃行十村示范修复工程工作报告书》 作/编/译者: 林世超建筑师事务所
  • 《笃行十村时光回廊九栋眷舍修复及再利用工程》

参考文献

  1. 笃行十村,澎湖县政府文化局,2017-7-14
  2. 林文镇编纂:《续修澎湖县志˙卷五物产志》(澎湖:澎湖县政府,2005年7月)
  3. 许雪姬编纂:《1992《澎湖县志-地理志》,澎湖:澎湖县政府。杨仁江 2005 《马公金龟头炮台调查研究与修复计画》,澎湖:澎湖县政府
  4. 林文镇、叶茂生编纂,2006《马公市各里人文乡土丛书——第一辑˙马公南北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