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蟹獴
<> |
食蟹獴[1] (学名 Herpestes urva、crab-eating mongoose,又名棕蓑猫) 是一种产于中国南方、台湾、印度西北、尼泊尔、缅甸、东南亚等地的獴。[2] 食蟹獴于台湾保育类野生动物名录中定义为珍贵稀有野生动物(II)。[3]
目录
特征
台湾的食蟹獴,顾名思义是因喜食溪蟹而得名;它也称为“棕蓑猫”,这或许要归功于它的不怕水、有备而来的独特造型,披著一身质地粗硬而蓬松的灰褐色长毛,犹如一袭蓑衣。它的前后脚呈暗褐色,有修长的趾头及爪子,让它可轻易地将深藏在洞里的螃蟹扒挖出来,而让人惊艳的是,它的掌垫布满了玫瑰花般的纹路,令人看了也随著心花朵朵开。 食蟹獴獴的特征并不容易说清楚,脸颊和身体修长,约35-50公分;尾长15-30公分,耳朵小而圆,腿短短,再加上蓬松如芒花的长尾,看来一副灵敏活跃的模样。成体一般约2公斤重,鼻子尖尖的,嘴角至颈侧有一条白色斑纹,像是长了胡子般。 食蟹獴体色通常为灰色,面部和颈部两侧有白色的斑点。指间有半蹼,善泳亦会潜水。一般居住在水边、湿地中,或则靠海丘陵地带。[2]
习性
食蟹獴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溪流附近的森林里,以天然岩洞或自掘的洞穴为居所。活动范围虽多与水有关,但不表示它们只吃螃蟹。事实上,它们的食物种类繁多,除了以蟹类为食外,它们也吃水中的猎物,还有鱼、蜗牛、蛙、啮齿类、鸟、爬行类以及昆虫。如老鼠、松鼠、飞鼠等小型哺乳类或蛇、蜥蜴、蜈蚣、蜘蛛、蚯蚓、蜗牛、腐尸等,也是它们的盘中飧,但最常享用的,似乎还是它们容易上手的螃蟹和昆虫。 不同于国内其他的小型食肉类动物,食蟹獴是日行性的,作息采取标准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模式,清晨或傍晚是它们出没活动的高峰,每日约有45%的时间活动。 食蟹獴也采一夫多妻的婚配方式,家族群聚,非繁殖季时大多单独活动,偶尔仍可观察到三至四只小群活动。 谈到沟通系统就得提一下它们特有的肛门腺了,这类动物的气味都好不到那里去,因此通称为“臭狸”。
亚种
食蟹獴包括以下亚种[4]
相关影片
注释
参考文献
- Lioncrusher's Domain: Crab Eating Mongoose
- A field guide to Indian mammals by Vivek Menon
- Life and times of the Mongoose by Nandita Boogag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