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飓风吉纳维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飓风吉纳维芙(英语:Hurricane/Typhoon Genevieve,国际编号:1413,美国国家飓风中心:EP072014)为2014年太平洋飓风季第八个被命名的风暴,以及2014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十三个风暴,是2014年太平洋台风季首个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从中北太平洋进入西北太平洋的风暴。“吉纳维芙”是一位女性的名称。

吉纳维芙的路径自东北太平洋跨越至中北太平洋,甚至西北太平洋,是自2000年来,继2002年台风艾利及台风胡高、2006年台风伊欧凯、2013年强热带风暴佩娃及热带风暴乌娜拉后,第六个以热带风暴或以上强度从中北太平洋跨区至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更是自2003年热带低压希梅纳以来首个由东北太平洋跨越至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而其生命周期亦相当久,于7月24日形成,期间曾经两次减弱为低压区,并被三次升格为热带低压,且巅峰最高风力非常强,达到五级台风的强度。

发展过程

在东北太平洋生成

2014年7月17日,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开始监测一股东风波,与其相关的雨带和雷暴正在从中美洲逐渐向西移动,并且在未来几日逐渐移入东北太平洋。

7月21日,该雷暴系统在墨西哥沿岸发展为一个低压区。同日,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扰动编号91E。下午8时,美国国家飓风中心(NHC)对其未来两天发展评级为“LOW”并发展几率为10%,未来五天发展评级为“LOW”并发展几率为20%。

7月26日下午8时,系统的底层环流中心遭到强烈垂直风切变边而外露,因此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其后,吉纳维芙进入中太平洋海域,因此改由中太平洋飓风中心(CPHC)发报。

快速增强,连跳四级

8月6日上午2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又再次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此时深层对流沿着系统南侧开始爆发,遭到强烈东风垂直风切变的东南象限再次爆发出深层对流。吉纳维芙此时依旧受亚热带高压脊南偏西侧影响,转而向西稍偏北方向移动。

8月6日下午,吉纳维芙附近的垂直风切变突然减少,系统开始快速增强。下午5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飓风。

8月7日上午8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直接升格为三级飓风。上午11时,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飓风。

其后,吉纳维芙进入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发出最后的警报,并改由日本气象厅(JMA)发报。

进入西北太平洋,达到巅峰

8月6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对吉纳维芙的邻近海域发出烈风警报。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对吉纳维芙的邻近海域发出暴风警报。

8月7日上午11时30分,位于中北太平洋的吉纳维芙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北太平洋海域[1],因此改由日本气象厅(JMA)发报。下午2时,中央气象局(CWB)将其评定为强烈台风。同时,中央气象台(NMC)将其评定为超强台风。下午3时2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评定为台风,沿用东太平洋名称吉纳维芙。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评定为超级台风。晚上8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吉纳维芙的强度上调至相当于“五级台风”(与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以及中太平洋飓风中心不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并非使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之强度,成为2014年第二个五级台风,更是首个在东北太平洋形成的西北太平洋台风。

眼墙置换后减弱消散

8月8日下午,吉纳维芙进入眼墙置换,因此其强度开始减弱。8月9日上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台风。8月10日上午2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强台风。此时,眼墙置换完成的吉纳维芙移入了一片低海温的中纬度水域,能量供应断绝,结果吉纳维芙无法重新增强,其生命史步入末路。

8月11日上午5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台风。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此时吉纳维芙遭到中纬度西风带的垂直风切变袭击,深层对流遭切离,令吉纳维芙的减弱趋势越来越急剧。下午5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8月12日上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2],并发出最后的警报。上午5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8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8月14日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低压区。

视频

飓风吉纳维芙 相关视频

大西洋飓风季开始
西北太平洋的风暴

参考文献

  1. 台风吉纳维芙进入西北太平洋,客运站,2014-10-20
  2. 热带低压与台风的区别,东方天气网,2016-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