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顺阳河畔是故乡(贾红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阳河畔是故乡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阳河畔是故乡》中国当代作家贾红松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阳河畔是故乡

顺阳河不宽。它一路蜿蜒,先入伊河,穿越伊阙和洛河交汇后,再转向东,七扭八拐涌进了黄河。

清晨,这条窄窄的河流宛如身披纱幔的少女,轻盈灵动,凌波微步。日暮,顺阳河仿佛蹒跚老人,背影悠长,饱含沧桑。

河畔吾乡——魂牵梦萦着那片深情土地。

公元前638年,一群秦晋两国从西域迁延至河洛地区的“蛮夷”先民,被这片水草丰美的原野吸引,停下脚步,终止跋涉,燃起篝火,垦耕土地,一辈辈繁衍生息,一代代瓜瓞绵延。

他们有一个悲怆名字——陆浑戎。

公元前525年,裹兽皮,擎弯刀,彪悍善战的陆浑戎为晋军所灭,化作典籍里寥寥几行文字,顺阳河畔一座座无名荒冢,成了历史长河中一朵小小浪花。

两千多年后,外婆住在顺阳河南岸,我和母亲住在顺阳河北岸。

风烟早已将朝代更迭,掩息了春秋争霸,抚平了鼓角争鸣。曾经血性十足的陆浑戎,也在如水的岁月里渐行渐远。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却不会全部消逝在流年碎影里,不经意间,他们就会以一种看似毫不起眼的方式,默默昭示着游丝般的存在。

外婆出殡那天,天阴沉沉的,空气中仿佛能拧出水来。在哭泣声和盘旋迂回的烟雾中,我似乎看见外婆身背行囊,一路向西,直到消失不见……

顺阳河安静地流淌着。岸畔有成排的白杨树静静伫立,树叶已被季节打造成为枯黄,在晴空下,在艳阳里,树叶如同金子般灿烂,又如同腾空的金色火炬,惊艳无比了。

一树树金黄在西风中漫舞着季节,翩翩落叶在岁月旋律中演绎着又一年的轮回。

我弯下腰,鞠起一捧顺阳河水,清凉凉的河水从我的指缝中一滴滴落下,晶莹莹的,宛如陆浑戎人思念远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和茫茫戈壁的一颗颗泪珠。

《水经注》载:“洛水又东,径寿安山之东,迤南为鹿蹄山,亦曰半壁山,甘水出焉”。约公元前21世纪,“甘之战”发生在鹿蹄山脚下,夏王启率军在甘水大败有扈氏军,史载:“子方兴也,有扈弱而不恭,身死国忘”。

半壁山突兀而起,东面略缓,西壁峭立。站在山巅俯瞰,大地仿佛一块巨大画板,玉米、小麦、大豆、高粱、棉花、西红柿、南瓜、茄子……是画板上的丰富色彩,树木、炊烟、牛羊、猪鸡……还有顺阳河灵动在画面里。所有这些斑斓和画面伴随着乡音,装入行囊,追寻诗和远方的脚步,离开顺阳河,越过千山万水,挂在城市客厅,徘徊在钢筋丛林,回眺河畔吾乡,一双望眼汪汪。

这片土地宛如东风催开的绿柳春花,一天天发生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那些仄狭乡道变成了通达的柏油路水泥路,那些古旧村庄变成了花木扶疏,幽静整洁的乡村花园,自来水通了,路灯亮了,污水统一处理了,夕阳红歌唱团和书画文学社成立了……,顺阳河畔正变得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祥和。

最惹眼的是一群乡村姑娘组成的模特队,旗袍红扇,朱唇云髻,簪花摇翠,姿态婀娜,伴随着优雅乐曲,她们款款而来,靓丽风采诠释了新时代农民昂扬的精神面貌,笑颜如花展现了小康之后农村的幸福生活。

只是,乡愁绵绵,家乡,路远水长。

黄土地上生活的人,性格爽朗,心眼实在,倒头一觉睡到天亮,端一碗柴火灶烧出来的饭菜,远远一股扑鼻香。

年轻后生铜铸般的胳膊一甩开,汗珠子啪嗒嗒像花瓣一样绽放土上。羞涩的姑娘走近他们,大胆的闺女亲近他们,明艳艳亮灿灿的太阳底下,秋波荡漾,情愫滋长,黄土地上生发的爱情,最缠绵悱恻,朴素情怀培育的幸福,最温馨久长。

我带着一身泥土气息离开乡村,离开顺阳河畔,绻缱在城市喝咖啡时,仔细端详手里的“拿铁”,恍惚一杯被日光磨砺过的黄土,淳朴甘甜,安静醇香。无数次夜半梦回,竟觉得身下睡的不是席梦思床,是爹盘的土坯炕,安卧的不是高层居室,而是娘盖的土瓦房。

那些奔跑在田野的日子渐行渐远,如同撕去的一页页日历母亲鬓角的一根根华发。

依然有人眷恋黄土。那天,年轻的白杨镇党委书记带领我们参观千亩蔬菜基地时,我问皮肤黝黑的他,“在黄土地上摸爬滚打苦不苦?累不累?”

“没啥!”他淡淡一笑。

还想再问点别的,他已匆匆走向地头,留下一个真实高大的背影。[1]

作者简介

贾红松,70后,法律工作者,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小说研究会会员、河南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