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韦兹莱大教堂和山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韦兹莱大教堂和山丘 位于法国东部勃艮第大区约讷省南部,是法国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在天主教历史和欧洲历史上曾经拥有重要地位。韦兹莱教堂和山丘于1979年10月27日成为法国第四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迹和风景区。

教堂历史

著名的韦兹莱圣玛德莱娜教堂(Basilique Sainte-Marie-Madeleine de Vézelay)宛如一座皇冠屹立在山顶上。她的历史可追溯到法国卡洛林王朝统治时期,其前身是公元858到859年间兴建的一个修道院,后来被天主教教会置于圣母玛利亚的保护之下,取得了特殊地位。

韦兹莱隐修院的历史复杂,与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法国与邻国关系,天主教会内外斗争都有关。但其出名和身价倍增是由于1037年,圣玛利亚-玛德来娜遗骨被放在了这个修道院里,这是韦兹莱隐修院开始扬名基督教世界的开端。法国卡佩王朝的路易九世国王(圣路易)是玛丽-玛德莱娜的忠实信徒,曾四次到韦兹圣莱玛德莱娜教堂拜谒。到了12世纪,隐修院不断扩建为大教堂并进入了鼎盛时期。

欧洲基督徒每年经法国前往西班牙宗教圣地德孔波斯特拉城的朝圣之路上,韦兹莱大教堂是一个重要汇合点,当疲累的朝圣者们徒步攀登到一个高地,第一次遥望到远处的韦兹莱大教堂时,都会感到无比欣喜。因此在这里树立着一个名为“欢乐坡”Montjoie的十字架。每年在三月到十月之间,大批朝圣者路经韦兹莱,促进了这里的经济繁荣,其市镇人口在12世纪已近万人规模。

在中世纪近三百年时间里,这座圣山和耶路撒冷、罗马及圣雅克一起被称作基督教的四大圣地。韦兹莱修道院在中世纪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还由于这里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起点。1146年,在教宗和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的授意下,西多会的创始人圣徒贝尔纳多(Saint Berfnard)在此为参加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信徒进行了布道,鼓吹发动对耶路撒冷进行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90年法国国王菲利浦•奥吕斯和英国国王理查德•克尔德里翁也是从这里出发,登 上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路途。

到了13世纪,韦兹莱大教堂的命运发生不利变化:1217年圣弗朗索瓦·达西斯派遣6位僧侣在此修建了法国第一个天主教方济会的修道院,逐渐使韦兹莱大教堂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更不幸的是:1279年的9月9日,圣女玛利•玛德莱娜的圣物被转移到了圣马克西姆(St Maxime),使得后来来此朝圣的教徒日趋减少。韦兹莱大教堂在百年战争中又受到重创,到19世纪,教堂已经完全衰落,直到1840年法国将其列入保护名单才得以修复。

建筑风格

韦兹莱玛德莱娜大教堂是十二世纪法国勃艮第地区的罗马建筑风格杰作,代表了这一时期科学发展的顶峰水平。教堂由三大部分组成:

西边的前廊有三扇雕刻精美的大门通往中殿。南门有些残破的门楣上讲述耶稣的童年,北门则描绘他辉煌一生的最后阶段,而中门则是韦兹莱的荣耀之门,是法国最美的罗马式大门。大教堂东边由哥特风格的耳堂、祭坛以及祭坛周围回廊组成。哥特式建筑与罗马式建筑两种风格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中殿是一座长方形的廊柱教堂,富丽堂皇,美轮美奂,拱廊和柱子上雕刻着的寓言故事和宗教场景。当时的建造者特意对窗口的位置进行了设计,使得阳光正好投射到墙上,地上和廊柱上,投射到中殿地上的九条光线整齐排列在大殿中心位置。

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不仅只有韦兹莱教堂,还有整个韦兹莱的山川谷地:别致的街头小巷,中世纪的房屋老墙,随处可见的罗马酒窖,城墙边的小径,以及四周宽广的视野都会把游客带到神秘的中古时代。

哥特式风格

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是多种传统的风格融合而成,飞扶壁[1]是哥特大教堂革命性的建筑技术之一,使教堂摆脱厚重的墙壁也能高耸入云,让教堂的高顶的重量通过飞扶壁而传递到地面,使得大面积的玫瑰窗[2]可以在墙壁上出现,墙壁的承重减轻,大教堂整体也更加坚固。飞扶壁上也满是精美的雕刻,中世纪的工匠们内心最在乎的是,让上帝看见他们的用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