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鞍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鞍子读音ān zi,汉语词语,意思是放在牲畜(如马、骡)背上以便人乘坐或驮运物品的器具,用皮革包木制成。[1]

哈尔滨新闻网

解释

置于牲口背上供人乘坐的器具。

出处

《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把我的驴牵在后园槽上,卸了鞍子,将些草喂的饱饱的。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