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靴子是一種鞋類,穿着於腳上並最少掩蓋腳掌、足踝,可伸展至小腿甚至膝蓋。靴可有各種不同的高度、顏色、物料及樣式,大部分有明顯的鞋跟。靴原是一種為工作而設的鞋類。
分類
靴子分為幾種類:短靴、長靴、中筒靴、女靴、男靴,原為北方遊牧民族所穿,又稱馬靴和高筒靴。相傳靴的發明者為戰國時代著名軍事家孫臏,為紀念孫臏,舊時鞋匠們便奉他為製鞋業的始祖,設牌位,掛畫像供奉。現存最早的靴是新疆孔雀河古墓出土靿至脛的牛皮靴[1],可見3800餘年前的新疆已出現了靴子。靴的樣式有旱靴、花靴、皮靴、氈靴、單靴、棉靴、雲頭靴、鵝頂靴等等。
種類介紹
靴子其種類很多,可根據樣式、面料、高矮不同而分為若干類。根據樣式可以分成尖頭靴、圓頭靴、小尖頭靴等;根據面料可分為皮靴、布靴、氈靴;按鞍的高矮可分為高靴、中靴或矮靴。一般鞋子上了4寸就叫靴子了,靴子一般有4~22寸不等。
按式樣分,代表性的主要有傳統蒙靴、馬靴、圓頭靴子、馬海等。
布靴
布靴,布靴也叫馬靴,是用高級布料或大絨製作,靴頭和靴筒上往往以金絲線繡花。圖案新穎艷麗,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腳尖腳跟、靴幫和子上都有刺繡和納出的花紋,主要有雲紋、回紋、草紋、萬字機蝙蝠、蝴蝶、魚蟲、花卉等等,不一而足,非常精美。做得好的姑娘,往往要受到大家的讚揚。
蒙靴
傳統蒙靴,其特點是靴梢上翹,靴幫為古銅色或棕黃色,靴幫通梁和嵌條為牙綠色,多貼有精美的「雲卷」「盤腸」圖案[2]。靴身寬大,靴內襯皮、或襯氈。內蒙古五當召廣覺寺內至今保存着一世活佛羅布森拉森的一雙皮質蒙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呼倫貝爾地區有一種「全雲大攏尖蒙靴」,筒高一尺多,筒口呈馬蹄形,靴尖上翹二寸左右,具有鮮明的傳統蒙古靴特徵。
圓頭靴子
圓頭靴子,系香牛皮製作,前面肥大,靴幫、靴、靴底均系皮子,防寒效果較好。這種靴子古文獻有記。烏珠穆沁人不分男女均穿圓頭香牛皮靴子。因為這種香牛皮靴子的防寒效果極好。這種靴子要用黑色高檔香牛皮製作靴幫,以綠色夾條連在一起,加之有幾層熟牛皮納成的厚底子,式樣、質料和色調渾然一體,具有古樸端莊的地區風格。除此之外,他們還要穿一種亮皮靴子,其式樣類似香牛皮靴子。在數九寒天他們騎馬出門時,在靴子外面套穿山羊皮靴套,名曰「都呼踢」。青年人穿的靴子在襪子的上邊要縫製有美麗圖案的靴邊。
馬靴
馬靴,有皮製和布制兩種。靴尖稍向上翹,靴內寬大,靴較瘦。馬靴有中統和高靴之別,外型都有裝飾。皮靴的皮底一般飾有鐵釘,以防在草地上飛跑時滑倒;布靴的布底都加有一層皮革,以增強牢度。
馬海
馬海,是一種牧民們喜愛的布靴,形似中統馬靴,以黑布條絨製作。馬海的靴幫和靴都用溴化、補花來裝飾,有各種各樣的花紋和圖案。蒙古族的婦女製作出來的馬海靴美觀、耐用,為世人所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