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圖片來自pixtastock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therapy)是一种用于静脉注射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療法首次出現於1930年代,1981年美國批准了靜脈注射劑用於醫療用途。注射后其效果可以持续2周至3个月。它是一种从上千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浆中提取出来,并汇聚到一起的非特效丙种免疫球蛋白G型抗体)。主要用于以下三个大场景: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的疼痛,肌肉疼痛和過敏反應。其他嚴重的副作用包括腎臟問題,過敏反應,血塊和紅細胞分解。許多特定的免疫球蛋白製劑也可用於治療乙型肝炎,狂犬病,破傷風,水痘感染和Rh陽性血液暴露。

醫療用途

免疫球蛋白療法可用於多種情況,其中許多情況涉及抗體產生能力的降低或消失,範圍從完全不存在多種類型的抗體到IgG亞類缺陷(通常涉及IgG2或IgG3),到其他病症,抗體在正常的定量範圍內,但缺乏質量-無法像往常那樣對抗原產生反應-導致感染率增加或嚴重程度增加。在這些情況下,免疫球蛋白輸注會通過增加接受者所擁有的IgG的數量/質量使接受者產生被動抵抗感染的能力。免疫球蛋白療法還用於許多其他疾病,包括許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皮肌炎以減輕症狀的嚴重性。免疫球蛋白療法還用於一些繼發性免疫缺陷的治療方案, 例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和川崎病),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多灶性運動神經病,僵硬人綜合徵,多發性硬化症和肌無力)重症)一些急性感染和一些器官移植並發症。

免疫球蛋白療法在某些急性感染病例(例如小兒 HIV感染)中特別有用,並且也被認為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格林-巴利綜合徵)的治療標準。 需求量大,加上難以大量生產免疫球蛋白的問題,導致全球短缺,使用限制和免疫球蛋白配給的增加。

不同的國家機構和醫學協會已經建立了使用免疫球蛋白療法的不同標準。[1]

併發症與副作用

尽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常规使用,甚至有时候长期应用,都是常见做法,以及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其仍然可能引起下列并发症:

參考文獻

  1.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IMMUNOGLOBULIN USE (PDF).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 [5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9 May 2015). 
  2. Aaron Graumann, MS-IV And Edward T. Zawada Jr, MD. Case Report: Acute Renal Failure After Administering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Postgraduate Medicine. March 2010, 122 (2): 142–147. PMID 2020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