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雄雉
【原文】
雄雉于飞①,
泄泄其羽②。
我之怀矣,
自诒伊阻③。
雄雉于飞,
下上其音。
展矣君子④,
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
悠悠我思。
道之云远⑤,
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⑥,
不知德行。
不忮不求⑦,
何用不臧⑧。
【注释】
①雉(Zhi):野鸡。
②泄泄:慢慢飞的样子。
③诒:同“贻’, 遗留、伊:语气助同,没有实义。阻:隔离。
④展:诚实。
⑤云:语 气助词,没有实义。
⑥百:全部,所 有。
⑦忮(zhi):嫉妒。求:贪心。⑧臧:善,好。
【译文】
雄野鸡飞向远方,
缓缓扇动花翅膀。
我心怀念远行人,
阻隔独自守空房。
雄野鸡飞向远方,
四处响起叫欢唱。
诚实可爱的亲人,
思念悲苦我的心。
遥望大阳和月亮,
思念悠悠天地长。
路途漫漫多遥远,
何时才能返故乡。
君子老爷多又多,
不知什么是德行。
不去害人不贪婪,
为何没有好结果。
【读解】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生是夫君人,死是夫君鬼。千百年来, 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循着这条既定的轨迹往前走,走得惯了,成 了传统,成了心理习惯,就不会再去想东想西,而是安于现状,习惯成自然。
我们现在常说,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正如没有灵魂的肉体,注定要死亡。或名存实亡。这不过是今天的观 念。我们很难设想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人们是怎么维 系婚姻家庭关系的。
其实,事情完全可以颠倒过来:没有爱情也可以结婚成家,也 就是先结婚后恋爱,这样的关系或许更加稳定。结婚按照父母之 命、媒约之言进行,新郎新娘未曾谋面就进了洞房,没有任何挑 选和商讨的余地。两人朝夕相处,耳鬓厮摩,不断磨合,渐入佳境,产生出浓得化也化不开的恋情来。
考虑到这样的实际生存状态,完全可以说,前代流传下来的 征夫怨妇表达思念的歌诗,便是一类特殊的情诗。先人们以这样 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特殊的依恋之情。
特殊就特殊在它不似纯情的少男少女的恋情。少年不识愁知 味,天真烂漫确乎可贵可爱,但却少了几分厚度和深度,难以经 得起生活中的坎坷、甚至油盐柴米的琐碎的考验。浪漫天真的激 情消退之后,便是赤裸直露的生活现实,反差强烈得让人难以接受。
征夫怨妇的恋情,恰好把这个过程颠倒了过来。经历过坎坷 波折、琐屑沉闷、平淡无奇之后,才发现由此产生的依恋竟会强 烈地爆发出来。朝夕相处的体验,为思念中的想象提供了无数的触媒和内涵,因此坚实而厚重。分别越久,思念和想象就越强烈, 也越加确信情感和心灵的归依。 这样来读征夫怨妇的诗,可能就进入了其境界。[1]
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2]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3]
《诗经》编辑成书的年代约在春秋后期,据说孔子曾经删定过〈诗经〉。到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国辕固所传的《诗》叫《齐诗》,鲁国申培所传的《诗》叫《鲁诗》,燕国韩婴所传的《诗》叫《韩诗》,鲁国毛亨所传的《诗》叫《毛诗》。东汉时,《毛诗》得到了官方和学者们的认同,逐渐盛行,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落以至亡佚。现在我们见到的《诗经》,就是毛亨传下来的,我们这里选录的《诗经》,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并广泛参考了其他研究《诗经》的专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