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降雨侵蚀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降雨侵蚀力是一个科技名词。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书,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隶书, 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词解释

降雨侵蚀力,是指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Wischmeier和Smith利用美国35个水土保持站8250个小区的降雨、侵蚀实测资料,通过对降雨量(P)、降雨动能、最大时段雨强等各种单因子及它们组合的复合因子与土壤流失量的回归分析,发现降雨动能E和最大30min雨强的乘积。与土壤流失量的相关性最好,因此将其作为度量降雨侵蚀力的指标,并用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中预报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

精确估算降雨侵蚀力的方法是根据拟定的降雨侵蚀力指标、计算一定时期内全部侵蚀性次降雨的侵蚀力,但由于很难获得所必须的次降雨过程资料,因此一般建立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即利用气象站常规降雨统计资料如日雨量、月雨量、年雨量或其它雨量参数来估算侵蚀力。

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属于科技术语。是科学技术形成、记录、积累、交流、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工具

统一、规范科技名词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科技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性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生活状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近6万条科技名词。

参考文献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搜狐,2022-03-30
  2. 华夏古汉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