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阿金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网 的图片

阿金诺(约1487~1564) ,外文名:Ochino, Bernardino ,意大利改革家,深受欢迎的传教士和作家。

传教士(亦译宣教士)一般指西方国家的宗教组织向海外派出的,传播天主教[1]、基督教的人员。1622年,罗马教廷设立了负责向新大陆传教区的教廷传信部[2](今万民福音部)。

简介

阿金诺生于西艾那(Siena),十八岁即加入方济会(Franciscan Order476Franciscan Order),且在佩鲁贾(Perugia)读医科。1534年改去刚成立的嘉布遣修道会(Capuchins);1538和1541年被选为代理主教。

他讲道的灵感直接来自福音书,引来的反应却是震撼性的;1536年查理五世在那不勒斯尤为喜欢,归信基督的人就多起来了。但他那近乎“路德式”的信仰,也引起人的怀疑;1542年七月,他被刚在罗马成立的异教裁判所召去,接受审问。他拒绝前往,终于离开意大利,逃命到日内瓦,这事引起全国的震惊。

1547年,克蓝麦(Cranmer)邀请他去英国,他就在伦敦住了六年。在这期间,他写了最出色的一本书︰《悲剧》(Tragoedie, 1549),此书对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74)影响颇深。他牧养德国和瑞士的意大利移民,但他那不断探索的思想,令人不得安宁。传统的教义又不能满足他,有些人还怀疑他不相信三位一体(Trinity1179Trinity)的教义。他出版了很多讲章和想象出来的对话录,像《迷宫》(Labyrinthi, 1561),收录在《对话录》(Dialogi XXX, 1563);后者也收辑了引起争议的《多妻论》(Dialogus de Polygamia)。

晚期的阿金诺似乎处处不受欢迎,布灵尔(Bullinger240Bullinger, Johann Heinrich)所在的苏黎世不容他,德国之纽伦堡(Nuremberg)又不欲收留他;他便到波兰求一容身之地,后来也被逐出境,好像整个基督教界都不欢迎他一样,终于客死莫拉维亚(Moravia)。

这个被查理五世誉为“足以令石头哭泣”的讲道者,至终竟无法容身于整个基督教界,理由如下︰1.基于他早期的宗教经验,他不可能满足于当时的天主教会。引导他信教的是萨沃那柔拉(Girolamo Savonarola, 1452~98),一个因批评教会之陋习而遭活焚的著名意大利道明会士。萨沃那柔拉告诉他,要得救便要厉行禁食,不断的祷告、自制,和儆醒不眠。为此阿金诺加入当时最严格的嘉布遣修道会,希望藉这等善功赢得救恩,但种种默想及祈祷的工夫,只令他更深体会它们是全无果效的。1541年,在威尔米革立(Pietro Martire Vermigli)的引导下,终于改信基督教,成为信义会的教友。在1542年,他离开意大利,去到那不勒斯,而且因着一班有学养又有属灵经验的贵族朋友(Juan de Valdes, Vittoria Colonna, Giulia Gonzaga),接触到一种混合了神秘主义和改教运动的思想,使他决意放弃天主教会种种自我修炼的工夫,全心投入圣经救赎论的研究,这是他与天主教决裂的原因。

2.后来他的著作引致他与天主教会全面的决裂。1549年出版的《悲剧》,在英国倾向改教运动的期间获得好评,到了玛丽皇后重回天主教怀抱的时代便不同了。阿金诺在此书大力评击教宗制(Papacy899Papacy),认为教宗“只是为魔鬼的缘故才能存在”,这使玛丽皇后非常不悦。1553年阿金诺终于在压力下离开英国,开始用演讲与文字来服事散居欧洲的意大利移民。令他的晚年更颠沛的,正是他写的书。

3.令阿金诺处处碰壁的,主要是两本书︰《迷宫》,攻击加尔文派(Calvinism250Calvinism)的预定论,使他在欧洲不受欢迎;《对话录》,被人指为不信三位一体,及宣扬多妻主义,使他在整个基督教界受排拒。最后阿金诺于1564年八月七日,在波兰被教谕宣告为“外国的异端”,要马上离境。

阿金诺是否不信三位一体,又宣扬多妻主义呢?这个指控连在当代都有人觉得是莫须有的罪状,阿金诺在1563年写了《辩白书》(Apology),申明清白;有人说他自己一生的行径,也可表明多妻的指控是冤枉的。

阿金诺在莫拉维亚的史力卡夫(Slackov)离世。回顾一生时他写下这样的话︰“我一生要忍受的风雨真是多啊,但作基督使徒和门徒的,又怎能避免呢?无论怎样,我能够忍受这些,就足以显明主的能力是在我身上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