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阿坝羌寨碉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坝羌寨碉群位于四川省理县茂县汶川县,文物年代为明至清。2006年5月25日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波碉楼。包括布瓦黄土碉群(汶川县)、桃坪羌寨碉群(理县)、鹰嘴河寨碉楼(茂县)。

简介

阿坝羌寨碉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单位,明清碉楼古建筑,阿坝羌寨碉群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茂县、汶川县。这里有“碉楼海洋”的美誉。这里自古就是多民族活动的舞台,是我国民族文化原生形态保留最好、历史积淀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极高的民族、历史、考古等科研价值。川西高原现存的高碉近千座,大多建于康熙乾隆年间。这些高碉千姿百态、耸立如林。平面形状有的呈四角形或五角形,有的呈六角形或八角形,有的呈十一角形或十三角形;若从碉功能予以分类,主要有军事防御碉、预警烽火碉、土司官寨碉、镇妖降魔碉,另外还有纪念碉、风水碉和家碉、界碉[1]。藏碉和羌碉造型大同小异一一羌碉的四角碉顶部靠后部有升起的照楼,而藏碉的四角碉四角顶端作尖角耸立。

阿坝羌寨碉群

阿坝羌族碉群分布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主要有桃坪羌寨碉楼、鹰嘴河寨碉楼、布瓦村碉楼。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桃坪乡,海拔高度1500米,东外为农田,南临杂谷脑河及国道317线,西北紧靠增头小河。桃坪羌寨建成时间较早,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城堡式建筑。其中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均为石木构筑。民居高大、宽敞且层次分明,户户相连。寨内的巷道宽窄不一,蜿蜒曲折,神秘莫测。地下水网四通八达。

鹰嘴河寨位于茂县黑虎乡,寨子坐落在南北走向的山脊上,西面为悬崖,悬崖下为鹰嘴河,寨子因此而得名。东面为缓坡地,海拔高度2727米,距黑虎河谷垂直距离约200米,山脊约长280米,宽约20~60米,在此范围内集中修建有碉楼5座,另在距北100米的缓坡地上有保存较完好的碉楼2座。其中四角碉楼2座,六角碉楼2座,八角碉楼2座,十二角碉楼1座。或为单独修建,或与民居结合。碉楼群周围有羌族民居和废弃的建筑遗址,碉楼群北侧山脊的尽头有羌族宗教场所并建有祭塔。民居、建筑遗址、碉楼、祭塔连为一体,为一处别具一格的古老羌寨。

布瓦村碉楼位于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该村地处岷江河以西的高山地带。“布瓦”的含义是黄泥土峰。49座碉楼分布在东西长4000米,南北宽3000米范围内的三个自然村落中。碉楼平面原有八角形、六角形、五角形及四角形等。现存的黄土碉楼及石碉楼均为四角形。黄土泥碉楼基础均为石片砌成,碉身为黄土夯筑,形体下大上小,内置木质楼架,顶有带斗栱木质建筑以蔽风雨,底部辟门一道,高2.1米,宽1.64米。每层四面墙正中开“T”形小窗做瞭望射击孔。碉楼高18~20米不等,底边长4.5米,宽6.4米,墙厚0.74米。黄土碉楼群互为犄角,构成完整体系,平时贮藏粮草,战时瞭望防御,历经数千年风雨,仍保存完好[2]

阿坝羌族碉群从质地分有黄土泥碉、石碉,从形状分有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碉,是研究了解我国古碉建筑的活化石,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阿坝羌族碉群归入第五批——直波碉楼。

阿坝羌寨碉群,时代为“明至清”,类型为“古建筑”,分布于汶川、理县、茂县,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波碉楼。已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属于汶川县的,主要是布瓦村碉楼,位于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黄土碉楼45座,均为四角碉。碉身为石片砌,高1.6米,宽1.5—1.7米,碉身为当地丰富的黄泥土夯筑,整体下大上小,内置木质斗拱。共7至9层不等,每碉第一层底部东墙中部开一门,高1.8米、宽0.9米,第四层东墙中部及第五层南墙上各开有一道小门,高1.4米、宽0.8米。每层均开有1—2个竖长方形或小三角形的瞭望孔,孔高0.2—0.3米,宽0.1—0.2米。

视频

阿坝羌寨碉群相关视频

阿坝桃坪羌寨:4A景区,探秘古老神秘的羌族,和东方古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