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滨文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长滨文化是到现在(2020年7月18日)止,台湾所发现最古老的文化(经碳十四鉴定约在两万至两万五千年),出现在台湾尚与亚洲大陆相连时,是一个以渔猎和采集为生的队群社会,考古学者根据遗留的物质推测,此一聚落的人口规模不大,主要居住在海边的洞穴内及岩荫下,不知农耕、畜牧,亦不会制陶,也不会冶炼铁器,但已知用火,以敲打的方式制作石器,生活则靠狩猎和采集自然食物维生,目前发现的分布地点以台湾东南部沿海地带及屏东县恒春镇鹅銮鼻一带。该文化由台大考古团队于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发现,考古团队在海蚀洞穴中进行了五次的探掘工作,发掘出不少旧石器晚期人类使用过的砾石器具,主要分布在四处洞穴(潮音洞、海雷洞、乾元洞及昆仑洞)底部。1969年,学者李济依据考古学命名通则,将该文化以所在地“长滨”为名,称为长滨文化。
过去说法是宋文薰在1970年8月30日发表源自周口店,但艾格理次年主张与南岛民族有关而引起国民政府不满。
长滨文化的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万年或至少1万5千年以上,学者推测一直到5千多年前才逐渐消失。该文化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先陶文化代表之一。
基本介绍
八仙洞包括大大小小十多个洞穴,其中的乾元洞、海雷洞、潮音洞出土了石器和骨器。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和砍斫器。骨器有长尖器、骨针、骨锥、骨铲等。据研究,长滨文化的居民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经测定,长滨文化层最早距今约1.5万年,有的数据稍晚些。与大陆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比较,证明长滨文化源自中国南方,说明台湾和大陆原始文化的联系,至少可追溯到1.5万年以前。
文化由来
民国五十七年,由台湾大学人类学系系宋文熏教授和地质学系林朝棨教授率领的考古队在台东县长滨乡的八仙洞,发现了台湾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文化,随后由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博士以长滨乡之地名将此旧石器代文化命名为“长滨文化”。
劳动工具
长滨文化的石制品以硅质砂岩、橄榄岩、石英岩、石英和玉髓等砾石为原料。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较少。有刮削器、尖状器和砍斫器。刮削器和尖状器多用较小的石英石片制成;砍斫器是将砾石从一面或两面加工而成,比较粗糙,有修整和使用痕迹。骨角器较丰富,共100多件。有长条尖器、一端带骨关节的尖器、有孔骨针、两头尖的骨器和长条凿形器等。此外还有兽骨和木炭。
居住生活
长滨文化的主人以洞穴为家,过狩猎、捕捞和采集生活。其石器在类型及制作技术上,与中国南方许多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没有多大差别。尤其是砾石砍斫器,与湖北大冶石龙头旧石器地点(见华中地区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文化)、广西百色旧石器地点出土的更为接近。
文化影响
长滨文化的发现,不仅扩大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分布范围,同时使台湾与大陆原始文化的源流关系,至少可追溯到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2]。
视频
长滨文化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台湾考古发现当地最早人类遗址 距今超过2万年,搜狐,2009-07-24
- ↑ 台湾原住民哪来的? ,搜狐,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