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园区介绍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城中区和岳麓山集中新建区两部分组成。1997年经原国家科委批准,调整为“一区四园”(岳麓山高科技园、星沙工业高科技园、隆平农业高科技园、远大高科技园和市内政策区)组成。麓谷总体规划控制面积140平方公里,现已形成50平方公里开发规模,直管核心园区岳麓山高科技园(麓谷)位于湘江西岸、麓山北侧,辖麓谷街道、雷锋街道、东方红街道、白马街道,人口40万。

2009年以来,长沙高新区先后获批国家级首批9个创新型科技园区之一,国家三个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高新区之一,国家15个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园区之一和湖南省首个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14年底,以长沙高新区为龙头的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标志着长沙高新区进入国家级高新区的“第一方阵”。

长沙高新区已成为国家级湘江新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的核心园区。2017年11月,第二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2019年7月,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

高新区发展历程

高新区发端于1988年国务院启动的“火炬计划”,所以有的高新区起名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于是1988年6月,总设计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计划的两项核心内容就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北京诞生[2],当时名称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关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56家高新区。

视频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关视频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作质量安全监督站参赛代表风采
开发区工业发展迅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