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於1988年,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目錄

園區介紹

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由城中區和嶽麓山集中新建區兩部分組成。1997年經原國家科委批准,調整為「一區四園」(嶽麓山高科技園、星沙工業高科技園、隆平農業高科技園、遠大高科技園和市內政策區)組成。麓谷總體規劃控制面積140平方公里,現已形成50平方公里開發規模,直管核心園區嶽麓山高科技園(麓谷)位於湘江西岸、麓山北側,轄麓谷街道、雷鋒街道、東方紅街道、白馬街道,人口40萬。

2009年以來,長沙高新區先後獲批國家級首批9個創新型科技園區之一,國家三個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高新區之一,國家15個科技服務體系試點園區之一和湖南省首個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2014年底,以長沙高新區為龍頭的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正式獲批,標誌着長沙高新區進入國家級高新區的「第一方陣」。

長沙高新區已成為國家級湘江新區、長株潭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長株潭兩型社會示範區的核心園區。2017年11月,第二批國家應急產業示範基地。2019年7月,榮獲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工業園區。2021年1月29日,入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名單。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工作質量安全監督站參賽代表風采
開發區工業發展迅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