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长江三峡(重庆)国家地质公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江三峡(重庆)国家地质公园

中文名称;长江三峡(重庆)国家地质公园

位置;跨重庆市、湖北省

开园时间;2010年1月14日

面积;25000平方公里

长江三峡(重庆、湖北)国家地质公园于2004年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批,跨重庆市、湖北省两个省市。其中长江三峡(重庆)国家地质公园重庆市境内含奉节县、巫山县和巫溪县的众多地质遗迹,划分为奉节园区、巫山园区和巫溪园区。经过6年规划建设,园区已成为既有地质地貌景观又有古生物遗迹、地质灾害遗迹等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和科普公园。园内有著名的瞿塘峡、巫峡、天坑地缝、"巫山人"遗址和大溪文化遗址,以及大宁河上的小三峡、小小三峡等自然景观,景观资源保存完好,生态环境优良。

序言介绍

2010年1月14日,长江三峡(重庆)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仪式在重庆市奉节县宝塔坪旅游码头中心广场举行。

仪式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大武主持。

来自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巫山县、云阳县人民政府和国土房管局,北碚区、璧山县、武隆县国土房管局,以及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136地质队、重庆交旅集团、四川九0九地质队等16个单位47位领导应邀出席了揭碑开园仪式。

县"四大家"领导和相关部门及乡镇负责人参加了揭碑开园仪式。

公园概况

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的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涵盖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主干流两侧,西自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东抵宜昌南津关,行政区划包括了湖北省宜昌市的夷陵区、秭归县和恩施市的巴东县和重庆市的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的众多地质遗迹。

瞿塘峡、巫峡、天坑地缝、"巫山人"遗迹以及大宁河、小三峡、小小三峡等。[1]

面积约25000平方公里。

以地质地貌类型为特色,地质遗迹种类齐全。

公园特点

这一带有中国南方距今32亿年前形成的最古老的变质岩基底,又有记录自晚太古宇以来地壳和古地理演化历史的完整的地层剖面和所发育的各门类化石以及重大构造地质事件和海平面升降事件所留下的记录,包括国内外著名的震旦系层型剖面,众多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剖面;还有后期新构造运动及河流、岩溶、地下水和风化作用所塑造的峡谷、溶洞和河湖景观以及地质灾害的记录。

宜昌黄花场和王家湾地质构造,被国际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确定为"金钉子"。"金钉子"是全球地质时间点划分的唯一标准。

目前,全球有60个"金钉子",中国有7个。在相距不到20公里的范围内拥有两个"金钉子",属世界罕见。

公园以长江干流两侧地质地貌为特色,地质遗迹种类齐全。

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峡谷之一,岩溶和峡谷地貌景观资源极为丰富。

此外还有记载8亿年以来地壳演化历史的最为完整的地质剖面,含有古生物化石达30多个门类、数千个物种。

这里又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保存有200万年前的"巫山人"以及"大溪文化"、"巴楚文化"和"三国遗址"等大量古文化遗存。

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现代水利建设的典范,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移民迁建等生态工程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

公园是世界上少有的集峡谷、溶洞、山水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地质公园;是解读地壳演变,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教科书,是领略峡谷岩溶地貌、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旅游胜地。

主要看点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长204公里。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江面狭窄曲折,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

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一,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总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但最为雄伟险峻。

难怪古代诗人发出"纵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的赞叹。

湍急的江流,闯入夔门,在紧逼的峡谷中奔腾咆哮。船驶峡中,真有"峰窟行"之感。

巫峡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迄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余公里,包括金盔银甲峡和巫山十二峰。

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

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

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可以说处处有景,景景相连。

特别是巫山十二峰,千姿百态,其中神女峰最高,它宛如一位少女,婷婷玉立于云雾缥缈之中,时隐时现,给人间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

两岸风景优美,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等都曾游此留诗。

西陵峡西起香溪口,系至南津关,约长70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以滩多水急闻名。

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

自西而东依次是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四个峡区,以及青滩、泄滩、崆岭滩、腰叉河等险滩。

解放后,经过多年的整治,航道已大为改善,从而结束了"三峡千古不夜航"的历史。

云阳盘石石林

在重庆市云阳县盘石镇云阳长江大桥附近南岸,有一片长1公里、宽300多米的江底奇石,只在每年枯水时露出,江底岩石经过上万年冲洗成大型雄鸡、猴、骏马、海龟、恐龙骨架、山洞等奇异造型,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入其中,犹如进入迷宫,成为当地人踏青之处,但近百年来只是部分露出江面。只有在出现罕见枯水位时盘石石林才全部凸现。

开园意义

长江三峡(重庆)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园,是保护长江三峡地质遗迹、合理开发长江三峡旅游资源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为奉节乃至重庆旅游增添了深厚的地质学内涵。对于保护地质资源、弘扬地质文化、发展旅游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有力地推进地质科普和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古迹

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曾经闪耀着大溪文化的异彩,诞生过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才女王昭君。三国时代,这里曾是吴蜀争战的战场。唐宋以来,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苏轼、陆游等许多诗圣文豪,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诗章。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

诗歌的圣殿

长江三峡是诗歌的圣殿,中国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像三峡这样聚集了那么多的瑰丽诗篇。几百里三峡画廊,到处都可以拾到古代文豪们遗留的不朽诗篇;长长的峡江两岸,遍地是骚人迁客万古流芳的华章。《唐诗三百首》中有30首写长江,有12首写三峡,历代歌咏三峡的诗作超过4000首。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如屈原、宋玉、诸葛亮、郦道元、李煜、张九龄、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孟郊、刘禹锡、元稹、李贺、黄庭坚、王安石、司马光、苏洵、苏轼、苏辙、寇准、欧阳修、陆游、范成大、杨慎、王士桢、李调元等大文豪,有的曾在峡区为官作吏,有的在峡区旅居、漫游,写下了大量歌咏三峡、堪称千古绝唱的不朽诗篇,赋予了三峡山水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更高层次的文化品味。

三峡壮美的山川孕育、熏陶并激励着人们的情感。诗人一踏上长江三峡,就才情迸发、诗情涌动,"三峡"也就随着诗歌在中国文学史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名。中国诗歌史上最沉重、最深刻、最痛快、最雅致的诗篇有相当数量都与三峡有关。屈原《九章》、《九歌》里大量的篇章讴歌了三峡的风土人情;宋玉的《神女赋》《高塘赋》使"巫山云雨"变成了长江三峡的代名词;李白三到三峡,一首《早发白帝城》成为千古绝唱;白居易在三峡为官,写了200多首诗;曾在云阳和奉节白帝城旅居两载的诗圣杜甫,作诗437首,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名篇佳作,占到杜甫传世作品的一半。刘禹锡曾任夔州(今奉节)刺史,发掘出当地民歌竹枝词,开一代新风,一曲古典情歌"杨柳青青将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让竹枝词这种艺术形式走上文坛,使三峡地区民歌在文化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声情并茂。历代的大诗人,多在三峡有过杰作。这座长达193公里的峡谷,不仅仅是轴山水长卷,更是座诗书长廊。可以说三峡就是一首壮丽的诗歌,每一段峡谷,每一片江面,无不平仄和谐。从雄壮的瞿塘峡,到婉约的巫峡,再到行云流水的西陵峡,三峡是段落分明而又酣畅淋漓的黄钟大吕。

著名古迹

在世界著名的大峡谷中,中国的长江三峡是惟一一座将鬼斧神工的自然和浓郁深厚的文化完美凝聚的峡谷。《三国演义》有40多个故事发生在三峡,在三峡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迹;历史悠久的巴楚文化,留下了长江三峡的三大悬谜--悬棺、古栈道、古洞(巴人神秘失踪的衢塘峡黄金洞);荡气回肠的三峡纤夫文化和码头文化,有被国外称为中国的"伏尔加船夫曲" 的川江船工号子为代表;奉节白帝城东、西碑林70多块石刻镶嵌着一个灿烂的文化世界,远观是画,近看是诗,画面栩栩如生,诗画浑然一体,堪称二绝。三峡的旅游文化积淀深厚,让人叹为观止。

相关视频

航拍重庆长江三峡美景,很多外国人看呆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