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长坑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坑镇

图片来自网络

中文名 :长坑镇

所属地区:福建省安溪县

长坑镇位于福建省安溪县,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安溪县参内乡长坑乡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闽政文〔2020〕116号)撤销长坑乡,设置长卿镇,以原长坑乡的行政区域为长卿镇的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不变。 长坑镇位于安溪县西北部,距县城58公里,现有26个行政村,面积168平方千米,人口128000人 [1]

简介

长坑镇位于安溪县西北部,距县城58公里,地处要冲,是内安溪的交通咽喉和商贸集散地,也是安溪县规划建设的四大中心市场、七大卫星集镇之一。

地方特产

境内峰峦竞秀,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泉甘土赤,十分适宜乌龙茶尢其是铁观音的栽培和制作。长坑是安溪闻名遐迩的名茶铁观音的主产区之一。 清道光年间,安溪长坑(时为泉州府金田乡)王家高祖母徐雪娘,携儿子王天来儿媳林谨,带着大叶乌龙茶苗,从家乡出发,渡台登岛,来到台北直潭山上垦荒种茶,以为生计,繁衍生息,至王永庆一代,成为一代“经营之神”,传为佳话。茶中良种大叶乌龙发源于同发山麓、名刹泰湖岩附近长坑乡珊屏村

历史沿革

长坑在隋唐朝代属南安县地,在唐咸通五年(公元864)安溪始置小溪场时,则属小溪场辖地,在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年)置县时隶属清溪县,在宋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改“安溪”时,长坑一直属安溪县地,区划为金田乡还集里(11、12都),沿用到明嘉靖元年(1522年),还集里析为还一、还二里,今长坑乡属还二里,一直沿用到1932年,全县划为6个区,开始设有“长坑区”,辖还一、还二、感德、常乐4个里。 1936年7月,长坑区改为“第三区署”,领西南镇、剑义乡、感桃乡、福珊乡和蓝进乡。 1941年1月,第三区更名为“第二区”, 1942年4月,第二区改为“长康区”。民国34年(1945年)1月,长康区撤销,属“崇新区”所辖,同年10月崇新区撤销,长坑设“长卿镇”,而今的福春、水缸、珊屏、田中、三村等村属福珊乡,祥泉村属蓝进乡。 1949年9月20日安溪县城解放,正式成立安溪县人民政府,沿用中共地下游击活动划分区域,长坑设“长康区”,辖长卿镇及蓝进、福珊、多卿、潘桃等5个乡镇,同年12月长康区改为“第五区”,辖长卿镇及尚卿、蓝进、乐德乡。 1950年4月,全县区域调整,仍为“第五区”不变,辖长坑、剑斗、感德、翰卿、龙居、温泉等6个乡镇,29个小乡。 1952年7月全县区域划为14个区,长坑为“十一区”,辖13个乡镇。 1955年9月十一区改为“长坑区”,辖17个乡,十四区改为“珊屏区”。 1956年6月,全县12个区并为7个区,长坑区辖今长坑、蓝田、祥华、感德、桃舟等25个乡镇。1958年2月,撤销7个区公所,划为28个乡镇,长坑设长坑乡,辖6个小乡。 1958年11月,取消乡建制,全县重新调整成立9个人民公社,长坑设“长坑人民公社”,辖今蓝田、祥华、长坑40个大队。 1961年8月,全县区域再次调整,设8个区,长坑设“长坑区”,辖14个小公社。1965年4月,撤销区建制,长坑区划分为长坑、祥华2个公社,长坑公社辖30个大队。 1981年11月,长坑公社析为长坑、蓝田2个公社,长坑公社辖22个大队。1984年7月实行政社分开,长坑公社改为“长坑乡”,今辖有26个村、1个居民组、1个茶场。 2020年撤乡设镇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