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镜花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镜花缘》

全名:《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

出版地:中国(清代)

语言:中文

类型:神魔小说

镜花缘》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說,全书一百回,由清代李汝珍创作。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並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该书的英译本已列入“大中华文库”系列丛书,由南京译林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该译本为林语堂先生之女林太乙所作。

艺术特色

《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要向中国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

通过对于《镜花缘》中几十个国家的叙述,包括了正面的议论和侧面的讽刺,不难看出,它所主张的和反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第一,它主张男女平等。它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它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是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示愤怒的抗议。胡适称颂说:“这种制度便是李汝珍对于妇女问题的总解决。”

《镜花缘》第十一、十二回中“君子国”的一大段,这些段落中提出了十二个社会问题。其中第十条“妇女缠足”和十一条“用算命为合婚”:

吾闻尊处向有妇女缠足之说。始缠之时,其女百般痛苦,抚足哀号,甚至皮腐肉败,鲜血淋漓。当此之际,夜不能寐,食不下咽;种种疾病,由此而生。小子以为此女或有不肖,其母不忍置之于死,故以此法治之。谁知系为美观而设!若不如此,即为不美!试问鼻大者削之使小,额高者削之使平,人必谓为残废之人。何以两足残缺,步履艰难,却又为美,即如西子、王嫱皆绝世佳人,彼时又何尝将其两足削去一半?况细推其由,与造淫具何异?此圣人之所必诛,贤者之所不取。

书中的女儿国,想象有那么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不论是处理政治事务以及从事生产劳动,女子的智慧才能都无异于男子。并且用“易地而处”的方法来对照,说明作者所生活的当时中国社会上“男尊女卑”的许多制度的不合理。

作者又刻画了许多“才女”,集中写知识女性的才艺生活,虽然书中有关“才艺”的描写固然有过多过滥之嫌,但细心分辨,完全可以看出其结合人物的塑造,于经史子集、医卜星算、琴棋书画等等“古典才艺”的描述,既秩序井然,又倏然变化,大体可视为作品的有机成分。

第二,它反对某一些迷信制度,类如因为选择风水而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土,将子女送入空门,让三姑六婆出入家宅,以及风鉴卜筮,讲属相,算命合婚等等。

第三,对文化方面,它反对八股文,瞧不起科举中人,同情终身潦倒的秀才。它主张人人要读书明理,博古通今。它希望有“或以通经,或以明史,或以词赋,或以诗文,或以策论,或以书启,或以乐律,或以音韵,或以刑法,或以历算,或以书画,或以医卜”这样的分科考试。作者以君子国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

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并且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冒牌儒生。在"白民国"装腔作势的学究先生,居然将《孟子》上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作"切吾切,以反人之切"。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又是视"一钱如命",尽想占便宜的唯利是图者流。"淑士国"到处竖着"贤良方正"、"德行耆儒"、"聪明正直"等金匾,各色人等的衣着都是儒巾素服。他们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然而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酒足饭饱后连吃剩下的几个盐豆都揣到怀里,即使一根用过的秃牙杖也要放到袖子里。作品以内外对照的手法揭露这些假斯文的酸腐气,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儒林的丑态。

第四,对生活方面,它主张朴素节约,反对铺张。反对日常饮食考究,弄得好吃懒做。反对盛宴待客。反对子女初生时的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的张筵设戏。反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以及居家用度”的“失之过侈”。

第五,对社会风气方面,它要求真诚,反对假道学、伪君子。它赞美好让不争,谦恭有礼,遇善争先。它反对嫌贫爱富。它主张与人为善,允许人“改过自新”。它反对争讼。它要求把生死看得透彻,把名利心看淡。它极力嘲笑那些“明明晓得腹中一无所有,他偏装作充足样子”的没有学识的人。

第六,它反对过分严重的剥削行为,例如无肠国的富户那样把在腹中通过的食物,“好好收存,以备仆婢下顿之用”,而且还舍不得让仆婢尽量饱餐,要他们“三次四次”地“吃而再吃”。

总之,李汝珍理想中的社会,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镜花水月,结合一百年来的中国现实来看,有的理想已完全成为现实,有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为现实,有的再经过一定岁月可能成为现实。应该承认,凡属李汝珍的理想,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性,是针对丑提出的真善美的构想,是引导人们除旧布新的火炬,是激发人们奋进奋剂。 《镜花缘》小说主要运用了夸张、对比等几种写作手法。

夸张手法:在大部分讽刺性作品中,夸张——这种讽刺手法被大多数作家所钟爱,李汝珍在表现特定的讽刺内容时,也使用了这种手法。他将某种需要表现的性格或现象有意放大,让作品中喜剧人物主观上的假定逻辑与现实生活中的正常逻辑相错位,从而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深化作者想要表达的讽刺性内容。在《镜花缘》这部作品中,夸张手法就运用得恰到好处。

书中第十四回,唐敖一行人来到了无肠国,多九公向唐、林二人介绍了此国国人的特色。此处之人“吃下物去,腹中并不停留,一面吃了,随即一直通过”,而那些想发财的人家“因所吃之物,到了腹中随即通过,名虽是粪,但入腹内并不停留,尚未腐臭,所以仍将此粪好好收存,以备仆婢下顿之用”。然而就是这样,那些想发财的人家仍嫌不够,不但不让仆婢吃饱,而且“三次、四次之粪,还令吃而再吃,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粪莫辩,这才另起炉灶”。[1]35如此夸张的描写让读者在捧腹发笑的同时,更看到了那些为富不仁、刻薄成性的富人们的丑恶嘴脸。他们为了一己之利,不顾下人们的死活,这不仅仅是作者的有意夸张,更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

漫画手法:《镜花缘》这部作品描绘了奇幻的世界,带有很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然而作者对书中海外异国的人情物态的描写并非随心所欲的胡乱勾描,而是根据其所要表达的寓意,运用漫画的手法细致勾勒。众所周知,漫画在讽刺一些人或事时,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比用语言直接叙述强得多,李汝珍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白描的手法再略作夸张,变形,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国家的主要特征,让人感到滑稽可笑并能悟出此中真义。

对比手法:李汝珍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对科举制度予以了讽刺,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和同一人物的前后对比,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精神上的毒害,在对比中进一步讽刺那些装腔作势、胸无点墨的冒牌文人,暴露其丑陋的内心精神世界。

文学批判

李汝珍虽然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但仍未能彻底摆脱旧意识的羁绊。或因时代的局限,或因保留陈腐的封建意识,李汝珍的国仍存在一定落后思想,他在提出主张和批评时,就有许多拘迂而不彻底的地方,甚至有企图用复古来代替改革的地方。

首先,作者思想传统,他认为:“下民”是没有知识的,对于一切不良的风气,是不负多大责任的;读书人——尤其是读书人中间的“君子”,却应该带头矫正那些不良的风气(第十二回君子国吴之和、吴之祥谈话中,特别显露这一看法)。因而,书中所反映的一些现象,大部都是当时中层以上社会中的现象。尤其是在海内外国家的描述中,无一处否定君主制讨武战争中反映了维护唐王朝的正统观念。在叙述武后恩旨中宣传妇女节观念;在写到黑齿国街头行人时,男女分行在左右,体现男女有别思在写到百名才女时,没一人是具有爱情欲求的人,其中凡是结婚的都是父母之命媒的之言,无一人是自由恋爱成亲的;李汝珍把自由恋爱看成间濮上的罪恶行为。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传布“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歧视妇女的错误思想,在描述靖人国的两种人时,一种是诡诈异常的小人,一种是吐丝缠死男娇滴滴妇人。

其次,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宣扬迷信。在他批评殡葬讲求风水迷信行为过后,又通过才女之口大传六壬神课。他批判屠杀耕牛时,虽不乏正确观点,但也有迷信的因果思想。特别是他在描绘一个美好的理想国的同时,又让主人公唐敖厌弃现实、走向逃世隐遁之路,反映他入世和避世的矛盾心理。

最后,书中为了表现众才女多才多艺,让才女们一个接一个讲经书,谈历史,论音韵,说文艺。这些知识学问在小说中泛滥成灾,就成为最大弊端。《红楼梦》也有谈诗论画,说乐理讲脉象,乃至药方等描写,但给读者的感觉和 《镜花缘》大不相同。《镜花缘》中这些知识学问,不但不能解人睡魔,令人喷饭,反而使人感到作者借人物之口,卖弄知识学问,刺刺不休,枯燥无味,令人不能卒读,昏昏欲睡。而且这些知识学问只能说明某一才女的知识专长,和反映这一才女对社会矛盾的看法,与人物个性特征毫无关系。这些知识学问覆盖在人物情节之上,淹没了小说的特征,形成贩卖各种知识学问的杂货铺。

故事梗概

本書分成三大部份。第一部份是第一至六回,寫《鏡花緣》故事由來,鋪墊出謫凡神話的框架。略謂天星「心月狐」下凡為武則天,稱帝之後,於寒冬下令「百花齊放」,時百花仙子正與麻姑弈棋,不在洞府,所轄眾花神不敢違背武則天旨意,先後綻放,惟牡丹後放,被貶植洛陽(後來變成焦骨牡丹)。天帝以百花仙子錯亂陰陽,「呈豔於非時之候,獻媚於世主之前」,將百花仙子同九十九位花仙謫降凡塵,需遍歷海外,遭險逢難,方可完劫。

第二部份是第七至五十回,寫文士唐敖的海外遊歷與唐小山尋父(尋根)之旅,是《鏡花緣》最受矚目的部份。旅行中見聞多出自《山海經》、《博物志》等古代地理博物小說並加改編[1],既諷刺時事,也呈現某程度的烏托邦理想。百花仙子托生嶺南文士唐敖家,名唐小山。唐敖科名蹭蹬,心灰意冷,遂生出世之念,乃隨妻兄林之洋與舵工多九公出洋貿易,三人遊海外諸國,覽異聞奇景。途中經歷了「君子國」、「大人國」、「淑士國」、「白民國」、「黑齒國」、「不死國」、「穿胸國」、「結腸國」、「豕喙國」、「長人國」、「伯慮國」、「勞民國」、「女兒國」、「軒轅國」等地,也遇見鮫人、蠶女、當康、果然、麟鳳、狻猊等奇異生物,並見識許多奇風異俗,如女兒國「男子反穿衣裙,作為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為男人,以治外事」;君子國「國主向有嚴諭,臣民如將珠寶進獻,除將本物燒燬,並問典刑」,人民互讓有禮,「士庶人等,無論富貴貧賤,舉止言談,莫不恭而有禮」。於旅途中,唐敖不僅次第搭救流落海外的「十二名花」,更陸續服食躡空草、朱草等仙家異物,有負重、躍高之能,也堅定其出世離塵之念,最後入小蓬萊成仙。唐小山為找尋父親,與舅父林之洋等再度出海,歷經許多磨難,抵達小蓬萊。在鏡花嶺下收得唐敖書信,命小山改名唐閨臣,返國參加女科,以續後緣。

第三部份從後五十回開始,武則天開試女科,錄取天下才女。唐閨臣等百名才女進京赴試,於宗伯府上展開宴會。小說最後寫唐功臣後代舉義兵勤王反周,攻克酒色財氣四關,斬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於城下,天下復歸李唐,中宗繼位。

《镜花缘》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作者原本打算寫二百回,但最後只付梓一百回,有不少劇情沒完整交待。[2]宣統二年,華琴珊作《續鏡花緣》,該書為《鏡花緣》的續集,作者認為《鏡花緣》原書的某些情節似乎未完,故有此續作。

提倡女權

《鏡花緣》中曾有“提倡女權”的描寫,如第七回小山問唐敏關於赴試一事:「……自然男有男科,女有女科了。不知我們女科幾年一考?求叔叔說明,姪女也好用功,早做準備。」胡適說:“李汝珍所見的是幾千年來忽略了的婦女問題,他是中國最早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他的《鏡花緣》是一部討論婦女問題的小說。”認為“此書將來在中國女權史上一定會佔一個很光榮的位置。”

镜花缘的影射

《镜花缘》是一部虛構的著作,但裡面的海外之國、异兽奇花皆有所本,裡面的遊記都是出自《山海經》裡面的《大荒經》[3]夏志清說:“他最關心的是把《山海經》、《拾遺記》、和《博物志》諸地理典籍中的駭異邦域和人物野獸等復活過來。”[4]

孟瑤反對胡適看法:“仔細分析此書,作者的許多理想,並不卓越到使他夠資格稱為一位思想家,或是時代的先進。更確實一點說,許多地方是很迂腐的,胡適只以為這是一本討論婦女問題的書,其實他對這一個問題的看法也十分膚淺。”(《中國小說史》)。

人物

唐閨臣是小說中女主人公。本名唐小山,唐敖之女。在女試中取得第一名,後因名姓不好,被武后改為第十一名。

唐敖,小說前篇主角, 唐閨臣之父。後半篇入山修仙,進而開啟下篇唐閨臣遊歷海外尋父的故事。

林之洋,和唐敖一起出海旅行的商人。在被燒掉鬍子後,其相貌被女兒國國王喜愛,是難得一見的美男子。

百位才女

  • 司曼陀羅花仙子第一名才女“蠹書虫”史幽探
  • 司虞美人花仙子第二名才女“万斛愁”哀萃芳
  • 司洛如花仙子第三名才女“五色筆”紀沉魚
  • 司青囊花仙子第四名才女“蝌蚪書”言錦心
  • 司療愁花仙子第五名才女“雕虫技”謝文錦
  • 司靈芝花仙子第六名才女“指南車”師蘭言
  • 司玫瑰花仙子第七名才女“綺羅叢”陳淑媛
  • 司珍珠花仙子第八名才女“錦繡林”白麗娟
  • 司瑞聖花仙子第九名才女“升平頌”國瑞徵
  • 司合歡花仙子第十名才女“普天樂”周慶覃
  • 司百花仙子第十一名才女“夢中夢”唐閨臣
  • 司牡丹花仙子第十二名才女“女中魁”陰若花
  • 司木筆花仙子第十三名才女“風月主”印巧文
  • 司洛陽花仙子第十四名才女“回文錦”卞寶雲
  • 司蘭花仙子第十五名才女“血淚箋”田秀英
  • 司菊花仙子第十六名才女“玉無瑕”林書香
  • 司瓊花仙子第十七名才會“龍鳳質”宋良箴
  • 司蓮花仙子第十八名才女“藍田玉”章蘭英
  • 司梅花仙子第十九名才女“百煉霜”陽墨香
  • 司海棠花仙子第二十名才女“花御史”酈錦春
  • 司桂花仙子第二十一名才女“水中月”田舜英
  • 司杏花仙子第二十二名才女“小太史”盧紫萱
  • 司芍藥花仙子第二十三名才女“玉交枝”鄴芳春
  • 司茉莉花仙子第二十四名才女“珊瑚玦”邵紅英
  • 司芙蓉花仙子第二十五名才女“玉玲瓏”祝題花
  • 司笑靨花仙子第二十六名才女“個中人”孟紫芝
  • 司紫薇花仙子第二十七名才女“一剪紅”秦小春
  • 司含笑花仙子第二十八名才女“蕙蘭風”董青鈿
  • 司杜鵑花仙子第二十九名才女“小嫦娥”褚月芳
  • 司玉蘭花仙子第三十名才女“錦繡肝”司徒嫵兒
  • 司蠟梅花仙子第三十一名才女“神彈子”余麗蓉
  • 司水仙花仙子第三十二名才女“凌波仙”廉錦楓
  • 司木蓮花仙子第三十三名才女“小楊香”駱紅蕖
  • 司素馨花仙子第三十四名才女“賽鐘徭”林婉如
  • 司結香花仙子第三十五名才女“碧玉環”廖熙春
  • 司鐵樹花仙子第三十六名才女“女學士”黎紅薇
  • 司碧桃花仙子第三十七名才女“鸚鵡舌”燕紫瓊
  • 司繡球花仙子第三十八名才女“天孫錦”蔣春輝
  • 司木蘭花仙子第三十九名才女“三面网”尹紅萸
  • 司秋海棠花仙子第四十名才女“小獵戶”魏紫櫻
  • 司刺蘼花仙子第四十一名才女“女英雄”宰玉蟾
  • 司玉簇花仙子第四十二名才女“夢中人”孟蘭芝
  • 司木棉花仙子第四十三名才女“織机女”薛蘅香
  • 司凌霄花仙子第四十四名才女“女中俠”顏紫綃
  • 司迎輦花仙子第四十五名才女“离鄉草”枝蘭音
  • 司木香花仙子第四十六名才女“采桑女”姚芷馨
  • 司鳳仙花仙子第四十七名才女“芙蓉劍”易紫菱
  • 司紫荊花仙子第四十八名才女“清風翼”田鳳翾
  • 司薔薇花仙子第四十九名才女“廣寒月”常紅珠
  • 司秋牡丹花仙子第五十名才女“鴛鳳儔”葉瓊芳

  • 司錦帶花仙子第五十一名才女“鴻文錦”卞彩雲
  • 司玉蕊花仙子第五十二名才女“夜光壁”呂堯蓂
  • 司八仙花仙子第五十三名才女“清虛府”左融春
  • 司子午花仙子第五十四名才女“意中人”孟芸芝
  • 司青鸞花仙子第五十五名才女“睿文錦”卞綠雲
  • 司旌節花仙子第五十六名才女“君子風”董寶鈿
  • 司瑞香花仙子第五十七名才女“五彩虹”施艷春
  • 司荼蘼花仙子第五十八名才女“鴛鴦帶”竇耕煙
  • 司月季花仙子第五十九名才女“朝霞錦”蔣麗輝
  • 司夜來香花仙子第六十名才女“水晶珠”蔡蘭芳
  • 司罌粟花仙子第六十一名才女“書中人”孟華芝
  • 司石竹花訕子第六十二名才女“綺文錦”卞錦雲
  • 司藍菊花仙子第六十三名才女“連理枝”鄒婉春
  • 司丁香花仙子第六十四名才女“玉壺冰”錢玉英
  • 司棣棠花仙子第六十五名才女“錦帆風”董花鈿
  • 司迎春花仙子第六十六名才女“雙鳳釵”柳瑞春
  • 司千日紅花仙子第六十七名才女“雄文錦”卞紫雲
  • 司翦春羅花仙子第六十八名才女“畫中人”孟玉芝
  • 司夾竹桃花仙子第六十九名才女“羅紋錦”蔣月輝
  • 司荷包牡丹花仙子第七十名才女“連城璧”呂祥蓂
  • 司西番蓮花仙子第七十一名才女“比目魚”陶秀春
  • 司金絲桃花仙子第七十二名才女“峨眉月”掌驪珠
  • 司翦秋紗花仙子第七十三名才女“鴛鴦錦”蔣星輝
  • 司十姊妹花仙子第七十四名才女“花上露”戴瓊英
  • 司麗春花仙子第七十五名才女“如意風”董珠鈿
  • 司山丹花仙子第七十六名才女“堯文錦”卞香雲
  • 司玉簪花仙子第七十七名才女“月中人”孟瑤芝
  • 司金雀花仙子第七十八名才女“瑤台月”掌乘珠
  • 司梔子花仙子第七十九名才女“麒麟錦”蔣秋輝
  • 司真珠蘭花仙子第八十名才女“女蓓提”緇瑤釵
  • 司佛桑花仙子第八十一名才女“龍文錦”卞素雲
  • 司長春花仙子第八十二名才女“比翼鳥”姜麗樓
  • 司山礬花仙子第八十三名才女“持籌女”米蘭芬
  • 司寶相花仙子第八十四名才女“涴花石”宰銀蟾
  • 司木槿花仙子第八十五名才女“胭脂萼”潘麗春
  • 司蜀葵花仙子第八十六名才女“鏡中人”孟芳芝
  • 司雞冠花仙子第八十七名才女“同心結”鐘繡田
  • 司蝴蝶花仙子第八十八名才女“仁風扇”譚蕙芳
  • 司秋葵花仙子第八十九名才女“眼中人”孟瓊芝
  • 司紫菜莉花仙子第九十名才女“舖地錦”蔣素輝
  • 司梨花仙子第九十一名才女“荊山璧”呂瑞蓂
  • 司藤花仙子第九十二名才女“太平風”董翠鈿
  • 司蘆花仙子第九十三名才女“瀟湘月”掌浦珠
  • 司蓼花仙子第九十四名才女“鶴頂紅”井堯春
  • 司葵花仙子第九十五名才女“海底月”崔小鶯
  • 司楊花仙子第九十六名才女“鐵笛仙”蘇亞蘭
  • 司桃花仙子第九十七名才女“賽趙娥”張鳳雛
  • 司草花仙子第九十八名才女“小毒蜂”閔蘭蓀
  • 司菱花仙子第九十九名才女“筆生花”花再芳
  • 司百合花仙子第一百名才女“一卷書”畢全貞

注釋

  1. 錢靜方:《小說叢考·鏡花緣考》載,該書所敘“君子國見張華《博物志》”,“大人國見《山海經》”,“毗騫國見《南史》”等。
  2. 李汝珍在小說第一百回說:“恰喜生逢聖世……讀了些四庫奇書,享了些半生清福。心有餘閒,涉筆成趣,每於長夏余冬,燈前月夕,以文為戲,年復一年,編出這《鏡花緣》一百回……小說家言,何關輕重!消磨了三十多年層層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又說:“心有餘閒,涉筆成趣,每於長夏第四輯光緒宣統兩朝版本。余冬,燈前月夕,以文為戲,年復一年,編…這一百回,而僅得其事之半”。《鏡花緣》最後還說:“若要曉得這鏡中全影,且待後緣。”
  3. 钱静方《小说丛考》卷上,页68—72
  4. 夏志清,〈文人小說家和中國文化──《鏡花緣》研究〉,頁246-247。

參考

  • 胡適:〈《鏡花緣》的引論〉,《胡適文存》第二集(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61)
  • 黎志華、古廣奇:〈鏡花水月下凡歷劫-論《鏡花緣》中的轉世與謫世〉,《舊浪新潮》。
  • 孫遜:〈釋道「轉世」「謫世」觀念與中國古代小說結構〉,《文學遺產》(1997)第 4 期。
  • 夏志清:〈文人小說家和中國文化 - 「鏡花緣」研究〉,《中國古典小說論集》幼獅月刊(1975)40 卷第 3 期。
  • 鮑家麟:〈李汝珍的男女平等思想〉,《中國婦女史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