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铜鼓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铜鼓嶂——粤东第一高峰,位于丰顺县砂田镇,海拔高度1559.5米,为粤东第一高峰,自古以来以雄奇壮观的气势、丰厚奇异的自然景观,牵引多少文人骚客、显贵布衣心驰神往。

铜鼓嶂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如屏似嶂的百里峰峦,绿树披翠,竹木成林,植物种类复杂多样,是观光游览和植物学教学的理想基地。一片片常绿的高山植物,人谓"铜鼓青",浓阴蔽日,深邃幽雅。密林深处寒兰丛生,有叶艺、花艺、奇香等品种。

得名由来

"秋来一色极天净,皎皎出日看斑斓"。铜鼓嶂(亦称铜鼓峰)的得名,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因其峰顶平阔,浑圆似鼓而得名。

另一说是因其山风激荡,响如铜鼓而得名。在铜鼓嶂宿营,半夜里山风大作,林涛澎湃,四山回响,使人壮怀激烈,热血沸腾。

再一说是此峰为百越族铜鼓分布点,故名。百越,是我国东南和南部地 区的古代民族,是我国古代长江以南最大的一个族群。1982年广东省市县文物普查,高州化州等十八个县出土铜鼓56个,已由各县博物馆收藏。博白的铜鼓潭、钦州的铜鼓村、廉江的铜鼓塘、曲江的铜鼓岭等,多由于埋藏铜鼓而得名。铜鼓嶂是否埋藏铜鼓?姑且存疑。

新近,学者们在铜鼓嶂采集了石木姜子、象鼻藤、光果悬钩子、微花连蕊茶和珠芽蟹甲草5种广东省新记录植物,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除竹木外,铜鼓嶂物产有香菇、木耳、草药、蜂蜜、茶叶、鱼虾、香螺、石蛙等。民谣唱道:"铜鼓嶂,三面宝,一面黄连与甘草。"

景色介绍

 

铜鼓嶂峰顶平阔,约有数亩宽的平地。拂晓时置身峰顶,守候"云海浮金",披霞挂彩,无不令人神往!即便天气阴霾,咫尺不辨,云遮雾涌,无穷变幻,亦有别样感受。站立峰巅,若天气晴朗,极目远眺,沟壑纵横,群山尽伏,梅江、韩江宛如素练飘向东南,梅州潮州风光无限!

从铜鼓嶂峰顶而下约海拔1200米,有一大草坪,约有千亩,据说曾计划用作高山机场,地势平坦,花草丰茂。大草坪中间,泉水涓涓汇入,形成天然湖泊。湖水清冽透明,波光潋滟,观之神清气爽。访之乡人,因其稍下有铜锣村,故称此湖为"铜锣湖"。此湖遇百年大旱,其水亦不干涸。若遇多雨年份,茫茫荡荡,周围山峰,宛若岛屿,有"水浸铜鼓顶"之传闻。长白山有镜泊湖,天山有天湖,庐山有如琴湖,……山之高而润泽,钟灵毓秀,造物者不负人,功巍巍矣!

铜鼓嶂属莲花山脉断裂带,在岩石风化、流水侵蚀作用下,随处可见千姿百态的奇石景观。人们根据其形象为不少景观取了名字,并赋予传说。如玉石佛手,说是雷神将军留下的手掌;仙人取宝,说是仙人正在向石橱取宝,说此处"金山银山,仙人正搬";"金龟下山",说是摸一下平安健康,摸两下升官发财;狮子潭,潭边有三块酷似狮子的大石,谓之三狮望峰;仙人叠石,大石上面累叠小石,再硕大石块覆之,成大、小、更大形状,望之危然却不倾倒;仙人踏石,石上有足迹,说是八铜鼓嶂山腰有一巨瀑,流水从几百米悬崖峭壁倾泻而下,汇成一潭,其水碧绿清澈,潭边多异木奇花,人称瀑为"七情磜瀑",称潭为"鸳鸯潭"。此瀑此潭传说诸多,有说一对恋人七次登上此磜 表达恋情;有说一对恋人在鸳鸯潭浸泡百天,表达百年好合;有说此磜 出有七个美丽女人,人称七花仙女,引来天下男儿求婚;有说一对恋人因婚姻不成,殉情鸳鸯潭中……据说,附近乡民把到七情磜 当作考验对象的地方,山歌唱道:"你爱娶厓无柬该,七情磜水洗过来。水清情长连心爱,百年好合正和谐。""七情磜 水清又清,洗了正知爱浅深。双双立下情侣愿,海枯石烂不变心。" [1]

从砂田镇登山,历经22公里的盘田公路,一路奇观便直逼眼际:那庞大的山体,耸入云霄的高峰,加上山脉间流动的云潮,已不是正常看的"山"的概念了,分明是山的海洋、峰的巨浪,"粤东屋脊"造成了惊心动魄的气势。"云无心而出岫",青黛的山与素练般的云雾反复较量,构成了一幅若幻若真山水写意画。铜鼓嶂为莲花山脉主峰,因其峰顶平阔,浑圆似鼓得名,并与潮州凤凰山、梅州阴那山的五指峰形成"三峰鼎立"之势。雄奇嵯峨的山势,造就了众多奇石景观:有玉石佛手、仙人取宝、百亩平地、狮子潭、金龟下山等。

 

登铜鼓嶂峰顶观日出是游客兴致最浓之处。凌晨4点从海拔1100米的铜鼓嶂宾馆出来,夜空繁星灿烂,启明星如指路明灯。行走山脊之间,听山风呼啸,伴明月同行,别有一番情趣。待晨曦初露,只觉置身云海之间,千峰万壑云雾缭绕,臣拜于脚下。俄顷,东方的灰调子突然明快起来,由弱而强,很快变得满天彩霞,一轮红日在七彩斑斓的云隙间一跃而起,好似飘浮在万顷波涛之中,崇山峻岭闪耀着鎏金的光芒,让人叹为观止!

铜鼓嶂位于丰顺县北部,方圆20多公里,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这里不仅拥有丰厚奇异的自然景观,而且有着许多人文景观。铜鼓嶂山势雄伟,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三座。

主峰铜鼓嶂高1559.5米,比东岳泰山还高,是"粤东屋脊"。从梅州、韩江谷地仰望铜鼓嶂,犹如平地拔起,山势嵯峨雄奇。登临绝顶极目远眺,群山尽伏脚下,深谷悬崖撼人心灵,梅江、韩江宛如素练自西北向东南蜿蜒飘去。秋高气爽之时,极目东北可遥望梅州,东南可望见潮州,西北可望五华兴宁,南可望丰顺。铜鼓嶂不仅有美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有"玉石佛手"、"仙人取宝"、"金龟下山"、"小峨眉山"、"水砾瀑布"、"水潭急流"等,而且还蕴含了许多有自身特色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太平军古战场"、"铜山佛国寺遗址"、"高山围龙屋"等。

在海拔1100米的铜锣湖上的围龙屋,是粤东海拔最高的客家围龙屋,它依山傍水因自然之势而建,以石为墙别有风姿。铜鼓嶂风景旅游区自然风景优美,类型多样,组合条件好,她为人们提供了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多种自然景观观赏内容,集中了山地旅游资源中大量美妙佳景,环境幽雅,使游人既得到探胜游览,又受到大自然的陶冶。铜鼓嶂风景旅游区距县城汤坑84公里,距梅州市旅游胜地雁洋镇45公里,与梅州和潮汕地区联系十分便捷。丰顺县陆路交通随广梅汕铁路和梅坎路汕梅交通通车而更为方便,通向省内各地的公路系统日趋完善。从潮汕平原到铜鼓嶂只消2个多小时车程,而抵梅州市仅需1小时车程。我们深信,铜鼓嶂旅游景点将成为沟通梅州与潮汕旅游板块的新亮点。仙过此所留;猴子抱颈,一石宛如美女站立当道,须如猴子般抱住其颈方能过之;船子潭,两块如船大石隐现潭中…… [2]

历史故事

铜鼓嶂的人文景观也颇为丰富,有太平天国古战场铜山佛国寺遗址等。当年古大存李坚真刘永生等革命前辈的足迹遍及这里的山山水水。铜鼓嶂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曾上演不少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祖籍大埔百侯南山张琏领导农民起义,以铜鼓嶂为重要根据地。民国《大埔县志》载:铜鼓嶂,岩重洞复,明嘉靖时张琏、余大春等皆占此为根据地。清乾隆《丰顺县志》载:铜锣湖平坦多水田,湖上旧有山寺,明代张琏、蓝松山、余大春、钟灵秀彭仕任先后曾占据铜鼓嶂。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文传》1984年第二期载:张琏为粤东饶平上饶区乌石村人,祖籍大埔百侯南山。明嘉靖年间领导了震撼闽、粤、赣三省的农民起义,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称帝,国号飞龙。在乌石村后山埔,找到一处宫殿大寨(当地老百姓称"张琏城"),挖掘到大量城砖,每块重约9公斤。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部和侍王李世贤部转战广东福建,曾驻军铜鼓嶂,至今仍留有训马场、旗头营、中营、尾营、教打坪、走马坪等历史印记。

铜鼓嶂是大革命时期赤卫队游击队的根据地。山下的胜坑李子坪一带方圆数十里,曾建立苏维埃区、乡政权。山腰七情磜 瀑附近有一岩洞,叫七情磜 大石屋,是当年赤卫队、游击队的指挥所、会议室,李坚真、肖向荣、古大存、刘永生、王维李谷梁集祥等革命家曾在此从事革命武装斗争。现洞中革命风物犹存,如藏枪的水帘洞,岩洞门前垒着的射击掩体石等。1928年李坚真在此进行革命工作时,创作了一首著名山歌:"小溪出水大溪流,同志姐妹处处有,今日重上铜鼓嶂,来日下县打九州。"革命豪情洋溢,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激励了人民的斗志。铜鼓嶂又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的重要根据地。山下砂田镇岳坑村有该纵队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里面保存有当年刘永生司令员办公的桌椅。粤东支队(闽粤赣边纵队直属第一团的前身)战歌唱道:"星光影着韩江,月色媚着铜鼓嶂,我们雄壮的粤东健儿,英勇奔向解放战场……"

梅州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居住地,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谓。古时山区人口较少,丛林密布,古木参天,飞禽走兽种类繁多,自然资源丰富,柴近水便,容易生活。经过长途跋涉、流离转徙的先民,自然会选择这些地方安居下来。在铜鼓嶂山山岭岭之间,散布着二三十个自然客家村落,居住着数以千计的村民。他们依山傍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读传家,民居建筑和生活习俗保留着中原古韵。

在海拔约1000米处,有一村落,浓阴环绕,十几座杠式围楼一字形排开,屋前有一大片水田,宛如小孩坐的坐栏车,名"孩儿坐栏村",是铜鼓嶂上最大的村落,那里居住的是钟姓人家。杠式围楼是客家民居中较为简单的一种类型,一般正面有几个层面就称为几杠楼,二、三杠比较普遍,多的达五、六杠。每杠都是房间或厅堂,杠与杠之间为天井,有走廊过道相通,中心位置的厅堂为供奉祖先牌位的祖堂。楼高普遍为一、二层,也有少数三层的。有的一杠纵深十数间,后面还有横列的"枕头屋"。大多数列杠两侧还有较低矮的杂屋用作厕所、灰间、牛栏、猪舍。全屋房间多少不等,少的十数间,多则百间以上。

从孩儿坐栏村而上至海拔1100米处,有铜锣湖村。村中有块大石,以石敲打会发出铜锣般的声音,故名。村里有300多年前建造的围龙屋,凤凰卫视《寻找他乡的故事》曾经专程前往该村拍摄,并称之为中国海拔最高的围龙屋。 铜锣湖村围龙屋后面有一大片蓊郁茂密的风水林,鹤、鹊、鸠、雀栖于其中,啁啁啾啾,热闹非凡。围龙屋中现仍住着王潜章一家,据说当年王家祖先因为清廷捉拿,带着一家老小逃到大山深处修建了这座围龙屋,人丁最旺时,曾经住过60多人,现大多已迁至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梅江区白宫镇等地居住。围龙屋前有一大片平平坦坦的土地,原是水田,现已由台商张秋琳先生改作茶叶和樱桃种植基地,有600多亩。 铜锣湖村风水林边,有"铜山佛国"遗址,是大埔银江胜坑龙泉寺的前身。相传300多年前这里有个铜山寺,香火很旺,寺中住持有很高的医术,他从铜鼓嶂采集草药,提炼成丹膏丸散,救治了不少病人。明代农民起义领袖、自称天王的蓝松山为报答住持治好其夫人的病,出资扩建寺院,并改铜山寺名为"铜山佛国",还支持住持在银江胜坑兴建新寺,取名为"龙泉寺"。

旅游开发

为发掘铜鼓峰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丰顺县拟由广东铜鼓峰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16亿元规划建设广东铜鼓峰生态旅游度假区,邀请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广东中建设计有限公司总规划师陈南江博士对该旅游度假区进行详细规划论证 。

铜鼓峰生态旅游度假区拟打造成以高山、森林、围龙屋为核心资源,融合登山探险、客家文化、度假养生等旅游产品,集避暑、度假、会议三大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山地度假型旅游精品项目,并以"山地客家、风情度假"为主题,创造"客家第一峰"的新形象,弘扬客家文化,以客家风情、客家建筑、客家餐饮吸引游客。

规划建筑包含酒店、美食馆、游客接待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会议中心和鹏宝轩、山地客居、山门等项目。

酒店设计彰显客家土楼与道家八卦的精神融合,外型上外方内圆,天人合一。整体外型结合山体和地势,前低后高,呈环抱迎客姿态,通过景观平台、屋顶花园、立面垂直绿化、入口及中途水景等体现亲近自然的理念。

美食馆采用传统圆土楼形式,通过变异,提高土楼景观视觉效果、内部空间流线自由度,为客人提供一个更为舒适、宽松的用餐环境。

 

原高山围龙屋进行修缮,改造为客家文化馆。游客中心以客家围屋外型进行设计,根据客家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理念设计中心庭院,改变传统屋顶形式,收集雨水,配合排水系统,创造别具韵味的建筑景观。

其他主要建筑均以门堂屋、厝包楼等多种土楼为原型,以组合变异等形式,实现对传统建筑的传承,营造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客家文化度假精品。

2011年10月,铜鼓峰修建性详细规划顺利通过评审,继续委托广东中建设计有限公司开展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目前已完成一期建筑方案设计,项目组将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现在,砂田镇到铜鼓嶂的交通已很方便。小车可以直接到达铜锣湖村边的铜鼓峰宾馆,路程约20公里,大部分路段已铺筑水泥路。从宾馆而上不远至大草坪,亦铺筑水泥路。从大草坪而上有2500多级石阶至峰巅,历时两小时左右。

视频

航拍铜鼓嶂云海日出

参考资料

  1. 铜鼓嶂,博雅旅游分享网,2017-12-19
  2. 穿越粤东第一高峰一一丰顺铜鼓嶂,汽车之家网,2016-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