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邱丕振:(1885——1914),名天作,以字行,掖县(今莱州市)大珍珠村人,辛亥革命时期山东革命活动家,民国初年北方讨袁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同盟会员,辛亥革命烈士。家世巨富,财雄一方。 [1]

邱丕振
出生 1885
国籍 中国
职业 同盟会员
知名于 同盟会员,辛亥革命烈士。家世巨富,财雄一方。
知名作品 《告国人书》

目录

基本信息

性别: 男

代表作品:《告国人书》

逝世日期:1914

出生地: 掖县(今莱州市)大珍珠村人

中文名: 邱丕振

出生日期:1885

成长经历

少时在家聘师就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入济南武备学堂。

光绪二十九年(1903),被选派入日本振武学校学习。在日本与五兄邱砥之联合部分学友共创“利群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鼓动推翻清王朝。

光绪二十八年(1904),让五兄邱砥之回国在珍珠村创办“掖西公学”,招收学生200名,以培养革命人才;在潍县创办“济和制烟公司”和“爱群印刷所”等筹措资金,为革命做准备。 [2]

个人履历

1901年 (光绪二十七年) ,考入济南武备学堂,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被选派日本留学。在日期间,他与其五兄联合部分同学共创“利群社”,著文抨击时政,鼓吹革命。

光绪三十一年(1905),邱丕振因过度用功患脑病,在东京脑病院养病,与同在该院疗养的同盟会领导人宋教仁成为密友,思想上受其影响很大。

光绪三十四年(1908)回国养病。稍愈,与三个弟弟合资创办“元合机器织网厂”。

辛亥革命爆发后,拟放下实业去济南以谋响应,适同盟会山东支部主盟徐镜心约邱丕振东行,共议胶东举义。邱丕振偕八弟邱典五、九弟邱子厚、十弟邱绍尹谒徐镜心,在烟台共同组建“共和急进会”,烟台独立司令王传炯支持并加入该会,被推选为山东都督,发给经费,派邱丕振转移大连活动。[3]

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廿六日,邱丕振与徐镜心率队攻入驻登州清廷水师营,生俘统领王步青,光复登州,成立山东政府。后因内部分歧,邱丕振另组鲁军北伐队,派其弟典五、子厚和丁纪常三人到黄县(今龙口市)计缴清军巡防营枪械,光复黄县。先任山东军政府司令后改登州军政分府司令。[4]

成就及荣誉

1911年12月,清帝退位,南京政府下停战令。邱丕振认为:“革命的目的在于推倒清廷,清廷既倒,再想拥兵就是造反。”遂交出军队去济南。

1912年初,与第五师长马龙标共组“五族大同会”,邱任副会长,倡办实业。是年冬,被选为省议会议员。

1913年春,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案发后,邱丕振放弃实业,密组“革新会”讨袁”,派其弟邱殿武去东北活动,自己去上海国民党领导人商量讨袁计划。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电召邱丕振赴日本研究革命方略,对邱丕振华北革命策略极为赞许,当即介绍他参加了中华革命党,派陈其美戴季陶与邱丕振同回大连作革命准备,后因意见不合,陈、戴二人携款离去。邱丕振毅然变卖家产,筹措经费,以大连为中心,在东北的长春、昌图、铁岭等地频频发动起义,但均告失败。

1914年夏起兵于奉天昌图未成,秋再揭义旗于铁岭,又败。邱丕振与北方各部军事力量素有联系,因经费困难未能进行大的军事行动,而南方革命志士经过两次失败,也都认为不进行北方革命就不能最终取得最后胜利。邱丕振的北方革命主张受到黄克强李烈钧程潜等人的赞同,他们再次电邀邱丕振到日本共商大计,并均愿多筹款帮助邱丕振举事。此后,他应在日本的革命党人唐莽电召,再度赴日,进一步商谈讨袁计划,并决定亲自到天津建立联络机构,准备再次大举起义。邱丕振携经费20万元回国,让十弟绍尹向东北活动,自己去天津组织武装,准备大举起义。不料抵津后因叛徒邬少卿出卖被袁世凯逮捕,解至济南。在狱中还研究改进枪械,设计了一种新式连发枪并绘草图,还写下了《告国人书》

1914年10月26日,邱丕振在济南被袁世凯杀害,年仅29岁。  

参考资料

  1. 辛亥革命烈士 ———邱丕振,烟台日报传媒集团,2015年05月18日
  2. 邱丕振,博雅人物网
  3. 孙中山与邱丕振,烟台日报传媒集团,2018年07月24日
  4. 我的外公邱丕振,中国知网,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