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那颗柳树(锲而不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那颗柳树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那颗柳树》中国当代作家锲而不舍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那颗柳树

我的家乡并不美,只是豫北一个偏僻的小乡村,除了主产小麦,没什么出名的瓜果梨桃等经济作物,更没有什么闻名的志士仁人。我曾仔细翻阅过村里三大姓氏的五代族谱,都是农耕为生的忠厚人,没一个和历史课本上的名人和事件沾边。在县志上只是有个名字,放大的县地图上标了一个方位,没有什么详细的介绍。但村里的有颗老柳树,一直深深印在我脑海里。

那颗柳树很粗,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过来,树不是很高,但有三个大的分叉,有一个树叉已断折,用了几个长铁钉和主干固定在一起。风雨一起,柳树“刷刷”作响,几乎全村都能听到声音。记不清有多少次,我都是伴着这响声在风雨中入眠。一旦听不到这响声,人们就知道,风雨停了。柳树的根部很粗,深深扎在旁边的一个大坑里。根部还被锯成了一个小平台,成了小伙伴们玩耍的好地方,尤其是夏天,还可以从平台上跳到坑里游泳。我记得上学前,就从平台上不留神掉到坑里,当时我只是一个“旱鸭子”,拼命挣扎,路过的几位成年人衣服没脱就跳下去拉我上来。几年前回家,还有人说这事,说当时我的肚子鼓鼓的,躺在柳树平台上吐了半桶水。现在那坑早就填平了,老人回忆,那坑没淹死过人。还迷信地说都是因为那颗柳树保佑。我看主要是在街中间,来往的人多,能及时救出来。

柳树基本上位于村子街道的正中央,村里人都已习惯柳树为标志。有人问“谁家在哪里?”村里人总是说,过柳树往西(或南东北)走多少米就到了。附近的村里都晓得我村的柳树。柳树也成为了我村集会的自然场合。村里风每月放电影或请来说书人都安排在柳树下。每年大年三十,附近总围了好些人,放放烟火,唠唠闲话。有时还点起一堆火,火越旺越代表明年的收成好。柳树下面还安装了电灯,开过饭店,设置过台球案。柳树下面时常很喧哗,电灯有时彻夜通明。在柳树对面还建过一座庙,里面香火很旺。村里后来提倡移风易俗,把庙拆了。我记得,村里宣布实行家庭土地联产责任制,就是在柳树下召开村民大会动员的。近年来,“打工潮”风起云涌,村里人总是自觉地集合到柳树下一起出发,奔向全国各地。回家时包车大多是停在柳树下。因此,那颗柳树“见证”了村里的点滴变化。如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出发的越来越早,回来的越来越晚,越来越少。现在,只有老人还常年见到柳树,年轻人甚至连孩子越来越少。

那颗柳树很老了,但具体哪一年种的,没人说得清。在老家读小学时,我问过爷爷。爷爷说:“我小的时候就有。也问过爷爷,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种的。反正好些年了。”我一直怀疑,我家乡的村的名字就是从那颗柳树演绎过来的。

几年前回家,看到那颗柳树的树杈都开始泛黄了,暗想树大概也有寿命吧。今年夏天,老家的侄子欣喜地告诉我:那颗柳树又长出新芽了。

[1]

作者简介

锲而不舍,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