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那顆柳樹(鍥而不捨)

那顆柳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那顆柳樹》中國當代作家鍥而不捨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那顆柳樹

我的家鄉並不美,只是豫北一個偏僻的小鄉村,除了主產小麥,沒什麼出名的瓜果梨桃等經濟作物,更沒有什麼聞名的志士仁人。我曾仔細翻閱過村里三大姓氏的五代族譜,都是農耕為生的忠厚人,沒一個和歷史課本上的名人和事件沾邊。在縣誌上只是有個名字,放大的縣地圖上標了一個方位,沒有什麼詳細的介紹。但村裡的有顆老柳樹,一直深深印在我腦海里。

那顆柳樹很粗,三個成年人才能合抱過來,樹不是很高,但有三個大的分叉,有一個樹叉已斷折,用了幾個長鐵釘和主幹固定在一起。風雨一起,柳樹「刷刷」作響,幾乎全村都能聽到聲音。記不清有多少次,我都是伴着這響聲在風雨中入眠。一旦聽不到這響聲,人們就知道,風雨停了。柳樹的根部很粗,深深扎在旁邊的一個大坑裡。根部還被鋸成了一個小平台,成了小夥伴們玩耍的好地方,尤其是夏天,還可以從平台上跳到坑裡游泳。我記得上學前,就從平台上不留神掉到坑裡,當時我只是一個「旱鴨子」,拚命掙扎,路過的幾位成年人衣服沒脫就跳下去拉我上來。幾年前回家,還有人說這事,說當時我的肚子鼓鼓的,躺在柳樹平台上吐了半桶水。現在那坑早就填平了,老人回憶,那坑沒淹死過人。還迷信地說都是因為那顆柳樹保佑。我看主要是在街中間,來往的人多,能及時救出來。

柳樹基本上位於村子街道的正中央,村里人都已習慣柳樹為標誌。有人問「誰家在哪裡?」村里人總是說,過柳樹往西(或南東北)走多少米就到了。附近的村里都曉得我村的柳樹。柳樹也成為了我村集會的自然場合。村里風每月放電影或請來說書人都安排在柳樹下。每年大年三十,附近總圍了好些人,放放煙火,嘮嘮閒話。有時還點起一堆火,火越旺越代表明年的收成好。柳樹下面還安裝了電燈,開過飯店,設置過檯球案。柳樹下面時常很喧譁,電燈有時徹夜通明。在柳樹對面還建過一座廟,裡面香火很旺。村里後來提倡移風易俗,把廟拆了。我記得,村里宣布實行家庭土地聯產責任制,就是在柳樹下召開村民大會動員的。近年來,「打工潮」風起雲湧,村里人總是自覺地集合到柳樹下一起出發,奔向全國各地。回家時包車大多是停在柳樹下。因此,那顆柳樹「見證」了村裡的點滴變化。如打工的人越來越多,出發的越來越早,回來的越來越晚,越來越少。現在,只有老人還常年見到柳樹,年輕人甚至連孩子越來越少。

那顆柳樹很老了,但具體哪一年種的,沒人說得清。在老家讀小學時,我問過爺爺。爺爺說:「我小的時候就有。也問過爺爺,他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種的。反正好些年了。」我一直懷疑,我家鄉的村的名字就是從那顆柳樹演繹過來的。

幾年前回家,看到那顆柳樹的樹杈都開始泛黃了,暗想樹大概也有壽命吧。今年夏天,老家的侄子欣喜地告訴我:那顆柳樹又長出新芽了。

[1]

作者簡介

鍥而不捨,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