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那年那布鞋(冯天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那年那布鞋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那年那布鞋追》中国当代作家冯天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那年那布鞋

小时候,能穿上一双崭新的布鞋就高兴得像得了大奖一样,而且这种待遇只有过大年的时候才有,因此更加的弥足珍贵。可是在每一双布鞋的背后,耗费着母亲多少的心血,凝聚着多少的母爱!

那时候,母亲白天到生产队干活,一早一晚还要推碾倒磨,做饭喂猪,缝补浆洗,像鞭打的陀螺。可是,母亲为了过年能让我穿上一双崭新的布鞋,从炎炎的暑天就开始准备了。先是把我们不穿的破烂衣服找出来,洗干净,用面粉打上桨糊,逮一个丽日的天气在平整的吃饭桌上,扫上一层面糊,贴上一层布子,一直这么的贴四五层,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晒干之后,母亲便把那结结实实的一张布壳揭下来。下雨天不出工的时候,母亲就到张大娘或者李大婶家,要来做鞋子的“鞋样子”,按照我们姐弟的脚的大小胖瘦,稍作调整,用发黄的报纸扒下来,然后在那张布壳上按照鞋样的大小一层一层地裁剪,大概一只鞋底需要四五层布壳。为了美观,每一层布壳的边缘都要用当时三毛三一尺的白布做镶边,最上边的部分要用白布铺上一层,这就做成了鞋底的雏形。然后,母亲小心翼翼地把扒好的鞋样放在那本泛黄的毛泽东选集里,以至于多年后,母亲积攒了厚厚的一本鞋样。

母亲还趁着六月阴雨天干不成营生,到集上买来上好的麻线,挽起裤管,用自己的腿当搓麻线的工具,一边用唾液湿润着,一下一下地把买来的那些散乱的麻线搓成结实的麻花状的麻绳,粗细均匀,一根根地麻绳把母亲的腿都搓成了红肿的模样。小时候,看到母亲搓麻线的样子很好奇,于是,也拿来麻线在自己的腿上搓来搓去,可是怎么也搓不出母亲的样子来,而且很短的时间就把自己的腿搓的生疼,随之那种好奇感就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有了做鞋子的布壳和麻线,母亲利用时间的边角料,开始了纳鞋底的工序,母亲一针一线把一个个鞋底用麻线缝制得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结结实实。女人们总是喜欢在一起比较谁纳鞋底的手工好,谁做的美观而结实,这个时候,母亲的针线活总得到大家的夸赞,都说母亲心灵手巧,是做鞋子的好把式。

冬季来临,农活结束,母亲蜗居在家里,除了做饭,其它的时间就要做鞋子了,有了鞋底,还得有鞋帮。在那个年代,鞋帮开始是用青色的或者黑色的斜纹布做成的,一般手拙的妇女,只是做一个纯一色的鞋帮算完,可是,母亲不满足于这样,她总是在清一色的鞋帮上再用五颜六色的线,插绘上一些图案,比如,我是一个男孩,就给我绣上一些老虎头的图案,那种鞋子在当时叫做“虎头鞋”,意蕴着我能像老虎一样避开一切的邪气,健康的成长。这是一个母亲在贫穷年代对儿子的唯一底线的祈求。给姐姐做的鞋子,鞋帮上总是绣上一些牡丹花、茶花等图案,五颜六色,内含着母亲惟愿自己的女儿能够像花儿一样开放。后来鞋帮的布料用上了条绒布,比黑色的斜纹布更多了些大气和漂亮。

我和姐姐总盼望着大年的到来,为的是能穿上经历了漫长季节准备的母亲做的新鞋,于是,我们想象着大年那天穿上鞋子的荣光,想象着穿上鞋子让大人们夸赞和同伴们艳羡的神气,因而做梦都笑出声来。

母亲不管天气多么寒冷,不管自己身心多么的疲惫,在那盏昏黄的煤油灯下,用长长的麻线一针一针地缝制着爱心,不知熬去了多少个夜晚,不知扎破多少次指头,最终做好了鞋子。于是,母亲把鞋子用麦粒填充起来,这叫“萱鞋”,萱鞋的作用是把瘪里巴拉的鞋子给充实起来,萱鞋也是一门技术,先把麦粒喷洒上一定的水,让麦粒变得潮湿,然后,把麦粒捣进鞋空里,为了鞋帮周围都能鼓起来,母亲还要用筷子使劲的捣,直到瘪下的地方都鼓了起来,母亲才算满意。然后这样的放几天,等鞋子已经定型了才把麦粒磕出来,一双完整的鞋子最后才大功告成。

等到鞋子做成,就快到了过年的时间了,为了过年穿着舒服,母亲总要先让我们试穿,那时叫做“拍拍鞋”。因为做成的布鞋很僵硬,拍不开,就让脚受委屈,拍鞋实际上是提前的一种适应。有时候,鞋帮磨脚,母亲就给我们填一些棉花绒,这种磨脚的事就解决了。

我喜欢穿新不穿旧,本来是试穿,可是,一旦穿上,就不想脱下来,因为,新鞋的确太有诱惑力了,比我平常穿的那双脚趾头想喝水的旧鞋子强了百倍。可是,我的任性,母亲会用简单的话就让我顺服了。母亲总说,哇呀,你这穿上了,过年时去你姥姥家就旧了,姥姥就不喜欢你了。我懂得母亲的意思,是呀,如果姥姥不喜欢我了,我就得不到姥姥从她的大襟袄里摸出的带着体温的几颗橘子糖,我的嘴馋的毛病怎么能得到解决呢!于是,乖乖地脱下来,把它收藏好,等到过年的那一天,等待的过程还不知要光顾它多少遍呢!

时光飞逝,我不穿母亲做的布鞋已经几十年了,母亲离开我也十几年了,但是,我仍然念念不忘当年那原始的朴素的不能再朴素的鞋子,它不仅是那个贫穷年代生活的见证,更是款款母爱的一种流淌。如果今天还能穿上那种鞋子,起码对我们的脚丫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保护,它不会生脚气,因为母亲做的鞋子里喷洒了“脚气灵”,它不会生脚茧,因为鞋子里缝进了“爱心垫”,有母爱流淌的地方,永远包你健康![1]

作者简介

冯天军, 1965年1月生,山东省临朐县东城街道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