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迷因又称为迷因图或梗图,英文为Meme。是指一夕间在网际网路上被大量宣传及转播,一举成为备受注目的事物,亦可称为网路爆红事物。
由于网际网路缺乏实体界线的特性,各种资讯与概念传播的速度也因而更快速及广阔,包括但不限于某些与幽默、令人好奇或者与性有关系的事物。不过,网路名气衰退的速度通常与其成长的速度一样快速。罗马尼亚流行曲《Dragostea Din Tei》就是一个例子。
在华人网路界的语境下对“迷因”一词的诠释,已与迷因本身内涵有些变化,使得“网路迷因”已经有类似“网路哏”的意思。
比如:2020年中国和泰国网民因#nnevvy一辞,开启各大社群平台上的大战,在网路上进行所谓的迷因图大战。泰国网友表示台湾就是台湾、香港就是香港、中国就是中国,因此创造许多迷因来反讽中国,更引用西班牙漫画家 Joan Cornellà Vázquez 嘲笑中国网民是“笼的传人”,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武汉肺炎)疫情是自中国武汉爆发,泰国网民自然也没放过这个“哽”,除了不断刷“中国病毒”、“武汉肺炎”,更嘲讽他们吃野味的陋习。[1]
公共关系、广告和营销专业人士均将网络迷因定义为一种病毒营销和游击营销 方式。而使用模因来推广产品或服务的行动则被称为“模因营销”[2]。网路模因因为通常都符合时尚潮流,所以被视为有成本效益的。
在市场营销方面,营销人员会使用网路模因制作影片,使大众对产品或服务产生兴趣。2006年电影《飞机上有蛇》(台湾译)航班蛇患(中国译)便是一例子[3]。营销人员亦会使用网路爆红的短语或单词作宣传,目的是引起他人注意[4]。
原始的meme
第一个解释:“在某个文化中,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的想法,行为,风格或用法。”
它是指某样东西被模仿、再造、传递。而所谓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实体的,也有可能是一个想法,或是一段旋律。
也就是说,meme不仅限于网路上的信息,“被模仿再制”的流行语等等,“现实生活中的热门”,广义上来说,都算是meme的范围。铺天盖地而来的PPAP和蜂蜜柠檬或是Dab的手势,你都可以说是一种meme。[5]
第二个解释:“一个有趣的东西(如加上字幕的图片或影片)或一个在网路上(特别是社交媒体上)被广泛转载的东西。”
这个就比较接近现在一般公认的meme的意思了。 首先,meme必须“有趣”,再来,它必须在“网路或社交媒体”被“疯狂转载”。
我们可以说meme就是在网路上的“爆红事物”,仔细看看维基百科的“网路爆红列表”,可以看见许多熟悉的meme名列其中,像彩虹猫快看我们的专题文章,里头有详细介绍!、比利.海灵顿或咕噜灵波(○´∀`)ノ♡。
某件引人注意的东西被传递、改造(包含模仿、改图、重制、剪接等等),“超过某一个门槛之后”,被大量复制、蔚为流行,然后成为一个meme。
现在的meme
为什么要说“超过某一个门槛”呢?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有著类似特质的搞笑图片或影片都有被大量散播,有时候我们说的meme,仅仅卡在meme的小小圈子里,所以有些人才会不懂meme跟梗图有什么区别。(想想黑人问号跟excuse me wtf之间的差异)
不过这些图片或影片(当然也可能包含其他东西)彼此间有著相似的特质,内容影射、反讽、自嘲,模仿再制,重点是它们都让人发笑、使人获得快乐。
在meme的世界里,虽然它们不符合原始的meme的定义,但也能被称作meme。毕竟它们都是有潜力成为meme的明日之星。
起源
“迷因”一词的概念起源于1976年。当时,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于其作品《自私的基因》中描述和定义模因,尝试解释文化信息传播的方式[6]。而网路爆红特别指网络上的模因,因此是模因的一种[7]。
潮流和感受往往能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全因互联网的一些即时通讯服务使人们能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传递信息。在早期的互联网,这些模因主要经电子邮件或Usenet讨论社区传播。留言板和新闻组亦是传播媒介之一,全因它们的操作方式简单,使模因能迅速传播至不同地方。在现代,模因则主要透过搜索引擎、网络论坛、社群网站和影片分享网站如Youtube等传播。而搜索引擎亦能令不起眼的的信息受人关注。如果没有搜索引擎的存在,不起眼的个人网页上的信息将不会有人发现,全因鲜少有人会到该网站造访。因此,如果搜索引擎不存在的话,互联网的传播模因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8][9]。
至于在中文网路地区,像是隔壁猫叫日记等,也都是网路快速传播现象的例子。同时,网络推手是该现象的重要参与者。
影片
参考资料
- ↑ 自称台湾女孩!中、泰网友推特掀起 nnevvy 迷因大战
- ↑ Flor, Nick. Memetic Marketing. InformIT. December 11, 2000 [2011-07-29].
- ↑ Carr, David. Hollywood bypassing critics and print as digital gets hotter. New York Times. 29 May 2006 [16 October 2012].
- ↑ memes.org i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2-06.
- ↑ 什么是迷因?
- ↑ Dawkins, Richard, The Selfish Gene 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2, 1989, ISBN 0-19-286092-5
- ↑ Gary Marshall, The Internet and Memetics Template:Wayback - academic article about Internet and memes.
- ↑ Memes On the Internet. Oracle Thinkquest.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1).
- ↑ Marshall, Garry. The Internet and Memetics. School of Computing Science, Middlesex University.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