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辯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灵隐寺

圖片來自xuite

辯才(1011年-1091年),杭州于潜(今属杭州临安区)人,俗姓,名元淨(一名元静),字無象,「辯才」為宋仁宗賜號,北宋天台宗名師。

生平

出生時,左肩膀肌肉隆起如袈裟絲帶,八十一天乃止。他的伯祖父不禁叹息,称他是宿世沙門,讓家人給他念佛,认为“八十一”大概是其命數。辩才10歲就在西菩山明智寺出家,立志說法度人,16歲受戒。18歲學於下天竺寺慈雲法師,傳承天台宗,慈雲圓寂後師從明智韶法師,25歲宋仁宗赠紫锦袈裟一件,賜號辯才,代替其过世的老师住持上天竺寺,长达17年。辩才师承天台宗正宗之後,有復興天台宗的志向。40歲住持法惠院大悲寅阁。50歲在上天竺寺講授天台宗,香火盛極一時。60歲時,杭州太守祖無擇因為讒言被捕下獄,辯才也因鑄鐘受到牽連,後來獲得釋放。[1]

63歲初遇蘇軾,為蘇軾次子蘇迨摩頂,次年蘇軾到於潛西菩山中尋訪辯才。66歲,到秀州(今嘉興市)施咒水以治療瘟疫。同年,僧人文捷贪图辩才住持的上天竺寺之财富,夥同權貴驅逐辩才,将辩才迁至下天竺寺,後文捷事敗,次年回到上天竺寺後重任住持更得人心,蘇軾作《聞辩才法师復歸上天竺,以詩戲問》。69歲,歸隱龍井山中,重整已经荒廢的龙井寺庵,秦觀參寥來訪留下碑刻詩作。70歲,遣人到黃州问候蘇軾。73歲,應杭州太守鄧温伯邀請,住持南屏山一年,之後又在靈隱講道,鄧去任後歸龍井。一年後,趙抃來訪,以“小龍茶”招待;又一年,楊傑至龍井訪師。78歲,蘇軾求其為父母造地藏王造像供奉京城寺中。80歲,蘇軾等人來龍井,贈辯才香茗來慶祝80歲。

81歲,在龍井寺方圓庵宴請賓客,告訴眾人自己净业将成,如果七日无障则将坐化,七日后出而坐化。是年9月,安葬其屍骨的僧塔建成,苏辙为之作《龙井辩才法师塔碑》,苏轼作《祭龙井辩才文》。辩才在苏轼离开杭州的第二年过世,因而苏轼悲痛不已,直到去世之前还要派人凭吊辩才。[2]南宋的《咸淳臨安志》中有辯才作《心師銘》一則為其臨終之作,然而此則又收錄於《全唐文》中但署為唐辨才所作,四川大學的刘长东、庞礴等考證為宋辯才所作,因唐辨才名和宋辯才號相近似,故《全唐文》錯將其為唐人之作。[3]

轶事

龙井寺下有溪水,因为溪中有石形狀如虎,故名虎溪。辩才在天竺山的时候慕名而来者甚众,因而希望摆脱天竺山的喧嚣而隐居龙井,由于龙井距离西湖有二十里之远,客人远道而来无法完全拒绝,故立下清规:「山僧老矣,精神衰憊,不能趨承。謹以二則預告:殿上閒談,最久不過三炷香。山門送容,最遠不過虎溪。垂顧大人,伏乞相諒。」往来宾客都理解其初衷,多年来都没有破律。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来访辩才,两人相谈甚欢,彼此相见恨晚,于是苏轼留宿一夜。次日,辩才带苏轼参观寺中各处,过午后府中衙役催促苏轼回杭州城,辩才遂出门送客,二人携手相挽,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已经过虎溪。辩才身边的侍者连忙叫住,辩才辩称东坡误他,东坡也打趣辩才,两人相顾为笑不已,众人也是笑倒。后来辩才就在送客的地方修建了过溪亭,取杜甫“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意名“二老亭”,以資紀念。

參考文獻

  1. 胡曉明. 宋辯才法師年譜.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2009, 6 (1): 223-236. 
  2. 张雅;潘珊. 听赏西湖楹联(五)三笑曾留遗迹,片时暂息行踪. 浙江新闻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4) (中文(简体)‎). 
  3. 刘长东; 庞礴. 《心师铭》撰者考——《全唐文》订误一则. 宗教学研究. 2001, (3): 76–80 [2020-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