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足临泣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足临泣穴

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临泣穴的主治症状为: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大成》:乳肿痛,足临泣。《图翼》:主治胸满气喘,目眩心痛,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痹痛无常。 《金鉴》:中风手足举动难,麻痛发热,筋拘挛,头风肿痛连腮项,眼赤而疼合头眩。[1]

足临泣穴的作用

足临泣有清泄、通调带脉的作用。

1、足临泣具有疏调肝胆气机、清泻肝胆之火、清头明目、疏风散热之功,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穴。

2、足临泣通于带脉,因而能治疗月经不调妇科病

3、足临泣系八脉交会穴之一,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主治头痛,目眩,目外眦痛,瘰疬,胁肋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足跗肿痛,足趾挛痛。

4、凡有凝滞郁塞之感者,此穴可以通之,即足临泣功用能通涩也。

5、有患乳疮者,乳汁因之不通,刺足临泣而通,须同时抚摩揉按全乳。

足临泣穴的功效

足临泣具有舒肝熄风,化痰消肿的功效。

足临泣穴的位置

位于背外侧,当足4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夹缝中。

足临泣穴主治病证

足临泣主治头目、胁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头痛、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颔痛腮肿、齿痛耳聋咽肿、瘰疬、腋下肿、乳肿、胸痹、胁肋痛、髀枢痛、膝踝关节痛足背红肿、咳逆喘息、疟疾、月经不调等。

现代又多用足临泣治疗结膜炎泪囊炎、乳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颈淋巴结结核等。

足临泣主治胁肋痛,目眩,偏头痛,目外眦痛,乳痈,疟疾,月经不调,足跗肿痛等。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眩晕;

2、月经不调,胎位不正,乳腺炎,退乳;

3、其它:中风瘫痪足跟痛间歇热呼吸困难

注解足临泣穴

足临泣为经穴名。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出于窍阴……注于临泣,临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为输”。《圣济总录》始名足临泣。属足少阳胆经。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的输穴,五行属木;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带脉。

1、足临泣,足:足部;临:治理;泣:泪水,目之所出。穴在足部,善治疾,故名。

临,有居高临下、治之之义。泣,有泪下之义,与涩通,义凝滞也,即不爽利也。穴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凹陷处,目者,泣之所出,其功能以目之临泣相类,《子午流注说难》:“……在头者曰头临泣,在足者足临泣,因足太阳少阳之起穴,皆在目内外眦,泣自目出,故曰临泣。”人当哭泣泪落,适当本穴位处,亦取名临泣之意也。

2、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化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

3、胆经俞穴。足少阳胆经之输穴,穴临于足,其气上通于目,主目疾。俞,输也。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在本穴的变化不光是化雨冷降,时亦有部分水湿云气向外传输,本穴为胆经水湿风气的向外输出之处,故为胆经俞穴。

4、本穴属。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除在本穴化雨冷降外,同时亦向外部输出,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其属木。

5、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与带脉穴气血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相同,气血特性相同,故为足少阳带脉穴之会。[2]

热点视频

足临泣穴的位置

足临泣穴:消肿止痛、疏通气血,防止瘀滞,新妈要收藏哦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