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赠天目吴君实」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赠天目吴君实'''》是[[南宋]]爱国志士和[[文学家]]林景熙的作品之一。
 
 《'''赠天目吴君实'''》是[[南宋]]爱国志士和[[文学家]]林景熙的作品之一。
  
林景熙作为雄踞宋元之际诗坛数十年的爱国诗人,是南宋遗民诗人的代表,与谢翱并称翘楚,同时是温州二千年历史中成就最高的诗人。其诗文风格幽婉,沉郁悲凉又不失雄放;论诗主张"诗文归一","根于性情"。其创作成就和艺术造诣,历来受到极高的评价。著有诗《白石樵唱》六卷、文《白石稿》十卷,后人编为《霁山集》,被文史学家称为"屈子《[[离骚]]》、杜陵诗史"<ref>[http://www.wenxue360.com/author/420.html 林景熙简介],文学360</ref>。
 
  
 
 
<center>赠天目吴君实</center>
 
<center>赠天目吴君实</center>
 
{{Cquote|  
 
{{Cquote|  
行 14: 行 12:
 
|[南宋]林景熙}}
 
|[南宋]林景熙}}
  
== 作者生平==
+
== 景熙义举==
  
 林景熙(1242-1310) 字德旸 德阳 号霁 山。 温州平阳(今属[[ 浙江]]) 人。
+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总统江南释教的札木杨喇勒智(杨琏真迦)为了盗取来皇陵中的金玉宝玩,把在会稽的徽钦二帝以下的历代帝王后妃的陵墓全部发掘,把剩骨残骸抛弃在草莽中,惨状目不忍睹,但无人敢去收拾。这时[[林景照]]正在会稽,出于[[民族]]义愤,与郑朴翁等扮作采药人,冒着生命危险,上山拾取骨骸。景熙收得残骨两函,托言佛经,埋葬于兰亭山中<ref>[http://www.guoxuemeng.com/shiren/433697.html 林景熙] 国学梦</ref> 并移植宋常朝殿前冬青树 为标志 并写了《冬青花》诗:“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底月。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 竹裂 ”又作《[[ 梦中诗]] 》四首,以凄怆的声调记录了埋骨的经过,抒发了自己的悲愤,并希望将来能读到他的诗的 ,知道民族正气依然存在,没有随着国家的沦亡而完全消失
  
 南宋 理宗淳佑二 (1242) ,林景熙 出生于平阳(今属浙江) 而游国恩等主编的 中国文学史 及马积高主编的《中 国古 代文学史》记 景熙的生年为1241年。
+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十二月初九,[[文天祥]]<ref>[http://www.renwugushi.com/songchao/a3019.html 我国 南宋 大臣,舍身成仁的忠臣文天祥的一生是怎样的?],人物故事</ref>就义八周 忌日,文天祥好友[[谢翱]]登[[富春山]]西台哭祭,写了《西台恸哭记》 又寄诗给 林景熙。 林景熙写了 [[酬谢皋父见寄]] ,一开头便说:“入山采芝薇,豺虎据我丘;入海寻蓬莱,鲸鲵掀我舟。山海两有碍,独立凝远愁。”意为:古人不得志,则隐居山林,或遁迹江海,如今 亡,何处去找一方净土呢?因悲叹:“行行 台上,仰天哭所思。余哀散 木,此意谁能知?”
  
关于林景熙的字号,章祖程《题〈白石樵唱〉》云:"先生讳景熙,字 旸(旸) 氏。"吕洪《〈霁山先生文集〉序》云:"讳 景熙 ,字德旸,号霁山"。[[ 民国]] 《平阳县志·林景熙传》云:"林景熙,字德旸,号霁山。"《[[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ref>[http://www.88828.net/dianji/dianjidaquan/13616.html 四库全书], 历史 事,2018-01-22</ref>云:" 熙一作景曦 字德阳 "方逢辰《蛟峰集·〈林霁山诗集〉序》:德旸作德阳;徐沁《金华游录注》:也作德阳;[[乾隆]]《平阳县志》:旸亦作 阳。
+
[[元成宗]]大 初年 ,林景熙 先后到过[[ 杭州]] 、华亭、[[ 苏州]] [[无锡]] 、镇江、湖州以及严陵等地 写了许多寄托爱国之情的纪游诗,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处,也以诗文相互勉励。他重过南宋 宫,江山易主, 物全非,发出“王气销南渡 僧坊聚北宗 烟深凝碧树,草没景 钟”的感叹 过葛岭时,他对已被杀死的权奸贾似道,依旧责问“误国竟何言!”
  
 林景熙 《霁山集·送松存弟序》:"林氏自闽徒居平阳之坳中 至予十二 ……予以奥里第二雪。松存为伯仲行。"据吴承志考证 坳中即亲仁乡林坳(今属苍南)。祖辈几经迁徙。[[ 宋理宗]] 宝佑四年(1256年)林景熙随父定居平阳腾蛟泗源大林邸(今林泗源)。
+
 林景熙 归隐后 曾说不再与闻 但当他听到谢枋得不与[[ 元朝]] 合作绝食而死 ,十 分钦佩 赞道:“何人续 表为节义雄 听到家铉翁放归 [[ ]]说 :“衣冠万里 尘老 名节千年日月悬 ”把 作[[ 苏武]], 表示无限 同时 犀利的笔锋 借秦吉了 孙供奉 对那些寡廉鲜耻 叛将贰臣 予以痛斥
 
 
林景熙自幼聪颖 好读书。二 岁时已有诗名。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 林景熙被举荐到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就读太学。
 
 
 
经历了"邅回三舍间"的刻苦攻读,林景熙于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相当于进士及第)。入仕后始任[[福建]][[泉州]]教授(谢翱赠 称"府教"), 礼部架阁(掌储藏帐籍文案之官) 转从政郎(文阶官从八品)。
 
 
 
==文学特色==
 
 
 
文学作品主要艺术特色是构思精妙,笔意含蓄,语言委婉,寓意深远,是林景熙文学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他 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 表达了内心思想感情和准确地剖析了[[ 社会]] 现实状况。他描写沧波浩渺的大海上出现海市蜃楼奇景的《蜃 》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力作。
 
 
 
林景熙最为擅长并且最能体现其诗歌艺术 格的是七言[[律诗]]。《霁山集》现存诗三百余首 其中七律八十五首,数量最多。他的七律完全是宋派宋调。他远绍杜甫,近俪放翁,又效法黄庭坚<ref>[https://www.sohu.com/a/225110851_322551 江西诗派一代诗宗黄庭坚的艺术成就],搜狐,2018-03-09</ref>、陈师道奇警遒劲的格律,豪健跌宕,郁勃沉挚, 表现出了清而腴、婉而壮,又蕴藉、又酣畅的特点,在宋季戛戛独造,凌驾诸家之上 。他 在《重游曲镜次韵》诗中说自己是"独提诗律继黄陈",表明了艺术上的追崇;但他却没有沾染江西诗派后期 家枯涩生僻的弊病,说明他善能推陈出新。
 
 
 
==爱国精神==
 
 
 
最能体现林景熙爱国精神的事件是"冬青之役"。该事件发生于[[ 元世祖]]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总统江南释教的杨琏真迦率众挖掘会稽宋故六陵,将骸骨抛弃于草莽之中。林 熙闻讯义愤填膺,约唐珏、郑朴翁等冒死潜入皇陵,用装入竹篓中的枯骨换出六帝后之骸骨,装成六函,裹以黄绫,托言佛经,葬于兰亭附近 又去临安故宫常朝殿前挖掘冬青树六株 分植六帝墓前 作标识 并作《冬青花》 《梦中作》四首 暗以记其事。这次奋身义举,历史上称为"冬青之役"。
 
 
 
==主要作品==
 
 
 
林景熙著作有《霁山集》,包括诗集《白石樵唱》,文集《白石稿》。始为元代章祖程编刻成集,明吕洪再度刻辑。后流传散失,简断编残,坊本罕见,经收集尚存六卷,编入《[[四库全书]]》,诗文共五百余篇。其故乡林泗源尚保存有《霁山集》二本六集,为永嘉诗人祠堂辑本,线装木刻版。1960年[[中华书局]]曾出版过《霁山集》。
 
 
 
==林景熙墓==
 
 
 
林景熙墓位于林景熙故乡[[平阳县]]带溪乡林泗源村庄后面 青芝山(俗名卧牛山)朝南山坡上。墓为砖室结构。清[[乾隆]]十二年(1747) 平阳县令徐恕率林泗源裔孙重修陵园,并亲题墓碑曰:"南宋忠义林霁山先生之墓。"1983年,霁山先生墓被[[平阳县人民政府]]列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7年由政府和当地群众筹集资金在墓前修筑"仰霁亭"。霁山碑林2000年4月被命名为[[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视频==
 
==视频==
 
===<center> 赠天目吴君实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赠天目吴君实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南宋 著名爱 诗人——林景熙</center>
+
<center>南宋 :宋诗在中 传统文化里,也是非常丰厚的精神财富</center>
<center>{{#iDisplay:m0373fe7dx0|560|39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t0860yuegvi|560|390|qq}}</center>
  
<center> 诗词 天天赏——林景熙</center>
+
<center> 完善 诗词 大会评判标准 做好诗词文化传承</center>
<center>{{#iDisplay:v3256wqaivk|560|39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b09006jcg68|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於 2022年1月5日 (三) 10:38 的修訂

贈天目吳君實》是南宋愛國志士和文學家林景熙的作品之一。

贈天目吳君實

景熙義舉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總統江南釋教的札木楊喇勒智(楊璉真迦)為了盜取來皇陵中的金玉寶玩,把在會稽的徽欽二帝以下的歷代帝王后妃的陵墓全部發掘,把剩骨殘骸拋棄在草莽中,慘狀目不忍睹,但無人敢去收拾。這時林景照正在會稽,出於民族義憤,與鄭朴翁等扮作採藥人,冒着生命危險,上山拾取骨骸。景熙收得殘骨兩函,託言佛經,埋葬於蘭亭山中[1],並移植宋常朝殿前冬青樹作為標誌,並寫了《冬青花》詩:「移來此種非人間,曾識萬年觴底月。蜀魂飛繞百鳥臣,夜半一聲山竹裂。」又作《夢中詩》四首,以悽愴的聲調記錄了埋骨的經過,抒發了自己的悲憤,並希望將來能讀到他的詩的人,知道民族正氣依然存在,沒有隨着國家的淪亡而完全消失。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十二月初九,文天祥[2]就義八周年忌日,文天祥好友謝翱富春山西台哭祭,寫了《西台慟哭記》,又寄詩給林景熙。林景熙寫了《酬謝皋父見寄》,一開頭便說:「入山采芝薇,豺虎據我丘;入海尋蓬萊,鯨鯢掀我舟。山海兩有礙,獨立凝遠愁。」意為:古人不得志,則隱居山林,或遁跡江海,如今國亡,何處去找一方淨土呢?因悲嘆:「行行古台上,仰天哭所思。余哀散林木,此意誰能知?」

元成宗大德初年,林景熙先後到過杭州、華亭、蘇州無錫、鎮江、湖州以及嚴陵等地,寫了許多寄託愛國之情的紀游詩,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處,也以詩文相互勉勵。他重過南宋故宮,江山易主,景物全非,發出「王氣銷南渡,僧坊聚北宗。煙深凝碧樹,草沒景陽鍾」的感嘆。過葛嶺時,他對已被殺死的權奸賈似道,依舊責問「誤國竟何言!」

林景熙歸隱後,曾說不再與聞世事,但當他聽到謝枋得不與元朝合作絕食而死,十分欽佩,以詩讚道:「何人續遷史,表為節義雄。」他聽到家鉉翁放歸,呈說:「衣冠萬里風塵老,名節千年日月懸。」把他比作蘇武,表示無限景仰。同時,他以犀利的筆鋒,借秦吉了和孫供奉,對那些寡廉鮮恥的叛將貳臣,予以痛斥。

視頻

贈天目吳君實 相關視頻

南宋:宋詩在中國傳統文化里,也是非常豐厚的精神財富
完善詩詞大會評判標準 做好詩詞文化傳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