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謝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謝翱

謝翱(1249年11月20日—1295年12月17日),南宋愛國詩人,「福安三賢」之一。字皋羽,一字皋父,號宋累,又號晞髮子,原籍長溪 人,徙建寧府浦城縣(今屬南平市浦城縣)。度宗咸淳間應進士舉,不第。恭宗德佑二年文天祥開府延平,率鄉兵數百人投之,任諮議參軍。文天祥兵敗,脫身避地浙東,往來於永嘉、括蒼、鄞、越、婺、睦州等地,與方鳳吳思齊鄧牧等結「月泉吟社」。[1]

人物生平

謝翱,字皋羽,號宋累,淳祐九年十月十五日(1249年11月20日)子時生於福建長溪縣治后街(今霞浦縣松城鎮萬賢街),其父謝鑰是閩東經學名家,尤精於《春秋》之學,著有《春秋衍義》、《左氏辨證》。謝翱幼年受良好家教,熟讀歷史上忠誠英烈之傳記,養成了封建文人落拓不羈的個性與堅貞氣節。少年時曾隨父遷徙浦城生活。咸淳元年(1265),赴臨安參加進士科考,試進不中,作《宋祖鐃歌鼓吹曲》12篇和《宋騎吹曲》10篇,被太常寺采作朝廷樂曲,元代文學家吳萊稱讚其詩「文句炫煌,音韻雄壯」,可與柳宗元媲美。[2]

宋德佑二年(1276)正月,元兵攻陷臨安。五月,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七月,右丞相文天祥改任樞密使、同都督諸路兵馬,傳檄各州、郡,舉兵勤王。謝翱獻出全部家產,並招募鄉兵數百人,到南劍州(今南平)投奔文天祥,被委為諮議參軍。翌年,元兵由浙入閩,謝翱跟隨文天祥抗擊元軍,轉戰於閩西龍巖、廣東梅縣(今梅州市梅縣區)、江西會昌等地。文天祥兵敗撤退,在贛州章水上與謝翱握別時,曾贈與一方端硯。不久,元軍占領江西,謝翱離開贛州,潛回祖籍浦城務農。

至元十六年(1279),因不堪元人繁苛的徭役壓迫,輾轉入浙江。3年後,聽到文天祥被害於燕京柴市的消息,無比悲憤,常獨自行游於浙水之東,見到與文天祥握別時相似的景物,便徘徊顧盼,失聲慟哭。在浙期間,謝翱隱居于山林間,時常探幽攬勝,所交遊者皆南宋遺民;成立「汐社」,與主持「江源講經社」的詩人方鳳、吳思齊及當時著名文人吳謙、鄧牧過從甚密。宋亡後筆耕不輟,寫下大量緬懷故國和文天祥的詩文。儘管元人對其追緝甚緊,但對宋室仍一本初衷,時常以詩明志。

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南元僧楊璉真伽挖掘宋會稽皇陵(宋六陵),以遺骨修建鎮南塔,並將所得金銀、寶器用於修建天衣寺。謝翱協助會稽山陰人唐珏、溫州平陽人林景熙偽裝成採藥者,冒險用他人骸骨暗中換取宋高宗、宋孝宗遺骨,又以重金請漁人網獲被元兵拋到湖中的宋理宗顱骨,將之轉至紹興蘭亭山安葬。葬畢,移來宋故宮的冬青樹種於墓上,作為標誌。謝翱作《冬青樹引》云:「願君此心無所移,此樹終有開花時!」表達抗元復國的信心。至元二十七年(1290),謝翱登嚴子陵釣台,設文天祥牌位於荒亭隅,以竹如意擊石,歌招魂之詞曰:「魂朝往兮何極,暮來歸兮關水黑,化為朱鳥兮有咮焉食。」亡國之痛溢於言表,歌罷竹石俱碎。同時,謝翱還寫下著名的《登西台慟哭記》散文,同時期所作《哭所知》、《西台哭所思》、《哭廣信謝公》等詩,都是哀悼故國和亡友的泣血吞聲之作。元貞元年十一月初十日(1295年12月17日)丑時(方·狀和鄧·傳載:八月壬子)謝翱因肺疾復發,於桐廬西山劉氏媽宅離世,年僅47歲,臨終前,囑咐劉氏媽:「吾去鄉遠,交遊惟方鳳、吳思齊等人最親,可收吾文吾骨授之,葬吾必於許劍之地」。離世時好友和門生多人前來弔唁。由於浙江友人認為謝翱無後,門徒吳貴於月泉書院建祠祀之,祠曰:「晞髮處士」。

其友方鳳吳思齊等人遵照謝翱生前的囑託,於次年正月二十八日丁酉,將公移葬嚴子陵釣台的南面白雲源(浙江省桐廬縣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以文稿殉葬,並在墓前修建「許劍亭」以作永久紀念。亭的左側,立着一塊青石碑,碑文寫着「粵謝翱之墓」。同年吳謙作《謝君翱壙志》以示紀念。

文學創作

謝翱詩、文、詞俱工,而詩的成就尤為突出。其詩重苦思錘鍊,既屈蟠沉鬱又激越雄邁,善於曲折達意,時造新境。許多詩作真實地再現當時淪陷區的荒涼景象:「歸來多雨臼生魚,穴蟲祝子滿戶樞」;描述淪為遺民的悽苦:「夜長天籟絕,宛轉愁奈何」;抒發對文天祥死難的深沉哀思:「殘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直陳雪恥復國的心志:「鞭屍仇未報,函首捷終馳」。其詩作深刻反映重大的政治時事,拓展了詩歌的表現領域;在藝術手法和章法格局上,博取李賀賈島孟郊、張籍諸家之長,又能進行創新,使之獨具一格。如打破絕句獨立自守的藩籬,採用絕句組詩來曲折敘事和傾訴積憤哀思的手法,深得時人稱頌。謝翱的詩影響深遠,明代楊慎評價道:「其學李賀歌詩,入其室不蹈其語,比之楊鐵崖(維楨)蓋十倍矣(指學習李賀詩的成就)。其仿孟郊體,……郊島亦不能過也。」清代紀昀指出:「南宋末,文體卑弱,獨翱詩文桀驁有奇氣,而節概亦卓然可觀。」近代台灣詩人丘逢甲曾寫道:「月泉詩卷憑誰定?還待當時晞髮人。遙憶參軍謝皋羽,西台朱鳥獨傷神」,勉勵台灣進步詩人繼承謝翱的愛國詩風。

個人作品

僅存:《西台慟哭記》、《天地間集》、《晞髮集》10卷和《晞髮遺集》2卷,《晞髮遺集補》1卷、《浦陽先民傳》等。

《秋夜詞》

愁生山外山,恨殺樹邊樹。隔斷秋月明,不使共一處。

《書文山卷後》

魂飛萬里程,天地隔幽明。死不從公死,生如無此生。

丹心渾未化,碧血已先成。無處堪揮淚,吾今變姓名。

《效孟郊體三首》

其一

閒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忽忽如有人,起視不見處。

牽牛秋正中,海白夜疑曙。野風吹空巢,波濤在孤樹。

其二

落葉昔日雨,地上僅可數。今雨落葉處,可數還在樹。

不愁繞樹飛,愁有空枝垂。天涯風雨心,雜佩光陸離。

感此畢宇宙,涕零無所之。寒花飄夕暉,美人啼秋衣。

不染根與發,良藥空爾為。

其三

閨中玻璃盆,貯水看落月。看月復看日,日月從此出。

愛此日與月,傾瀉入妾懷。疑此一掬水,中涵濟與淮。

淚落水中影,見妾頭上釵。

《鐵如意》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散影若雲霧,遺音杳江河。

其一起楚舞,一起作楚歌。雙執鐵如意,擊碎珊瑚柯。

一人奪執之,睨者一人過。更舞又一人,相向屢傞傞。

一人獨撫掌,身掛青薜蘿。夜長天籟絕,宛轉愁奈何。

《西台哭所思》

殘年哭知已,白日下荒台。淚落吳江水,隨潮到海回。

故衣猶染碧,后土不憐才。未老山中客,惟應賦八哀。

《過杭州故宮二首》

其一

禾黍何人為守閽,落花台殿暗銷魂。朝元閣下歸來燕,不見前頭鸚鵡言。

其二

紫雲樓閣燕流霞,今日淒涼佛子家。殘照下山花霧散,萬年枝上掛袈裟。

人物墓葬

元貞元年(1295),謝翱寓居杭州西湖,因肺疾復發客死他鄉。其友方鳳、吳思齊等人遵其囑,將謝翱葬於嚴子陵釣台南,並在墓前修建許劍亭。

文革十年浩劫中,謝墓墳傾碑倒,荒草叢生,石亭亦慘遭破壞。幸好當地政府多次撥款修建,且例入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如今的西台已成為富春江上的一個美麗的旅遊景點。西台上有一座石亭,就是當年人們為紀念謝翱而建的「許劍亭」。原有的柱楹上的金字石刻已不知毀於何代,今存系重新補遺修整的。亭的左側,樹立着一塊青石碑,碑文寫到「粵謝翱之墓」。墓的四周茂林修竹,風物宜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