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武
西漢政治家、外交家
子卿
封爵 關內侯食邑三百戶
尊號 祭酒
族裔 漢族
出生 前140年
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
逝世 前60年
京師
  • 年份不詳 任郎官
  • 年份不詳 任栘中廄監
  • 天漢元年(前100年)任中郎將
  • 始元六年(前81年)任典屬國
  • 元平元年(前74年)任右曹典屬國
蘇武李陵詩

蘇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漢郎中栘中廄監中郎將典屬國右曹典屬國

生平

早年

蘇武年輕時憑著父蘇建的庇蔭,與兄蘇嘉、弟蘇賢皆為郎中,後升為栘中廄監

出使匈奴

漢武帝時期漢朝不斷討伐匈奴,雙方多次派使節互相偵察。匈奴扣留了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批人,漢朝也扣留匈奴使節以相抵。

天漢元年(前100年),且鞮侯單于即位,害怕受到漢朝攻擊,於是說:「漢朝天子是我的長輩。」送還了之前扣押的漢使路充國等。武帝為了贊許之,於是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持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並贈送單于禮物,以答謝單于。蘇武同副中郎將張勝及臨時委派的使臣常惠等,並臨時招募士卒、斥候百餘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贈送財物給單于。單于越發傲慢,這不是漢所期望的。

單于正派使者護送蘇武等,適逢緱王虞常等在匈奴謀反,暗中策劃綁架單于的母閼氏投奔漢朝。正好蘇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朝的時候,與張勝有舊,私下拜訪張勝,說:「聽說漢朝皇帝很恨衛律,我能替漢朝用暗箭射殺他。我的母親和弟弟都在漢,希望他們能得到漢朝的賞賜。」張勝答應了他,並送給虞常許多財物。

一個多月後,單于出外打獵,只有閼氏和單于子弟在。虞常等七十餘人起事前,一人趁夜逃跑,揭發了他們的計畫。單于子弟與他們交戰,緱王等戰死;虞常被活捉。單于派衛律審理此案。張勝聽到消息,擔心和虞常所說的話被揭發,便把事情告訴了蘇武。蘇武說:「事情已經發生了,一定會牽連到我。如果我受到了侵害,就更加對不起國家了。」於是想自殺。張勝、常惠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張勝。單于大怒,召集貴族商議,想殺漢使。左伊秩訾說:「如果有人謀害單于,那要怎麼加刑?應該全部招降。」單于派衛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常惠說:「屈節辱命,即使活著,有什麽面目歸漢!」說著拔刀自刺,衛律大驚,抱住蘇武,派人騎快馬找醫生。醫生在地挖一個坑,在坑中點火,把蘇武放在坑上,敲他的背讓淤血流出。蘇武本已斷氣,過了半天才有氣息。常惠等人哭泣,用車把蘇武載回營帳。單于欽佩蘇武的節操,早晚派人探望詢問,把張勝監禁起來。

蘇武的傷勢逐漸好轉。單于派使者勸降蘇武,並同時審判虞常,想藉此使蘇武投降。衛律親手用劍斬殺虞常後,說:「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親近的大臣,應當是死罪,但是單于招募願意投降的人,赦免其罪。」舉劍要砍張勝,張勝請降。衛律對蘇武說:「副官有罪,主管也應當連坐。」蘇武說:「我本來就沒參與計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憑什麼連坐?」衛律又舉劍對著蘇武,蘇武不動。衛律說:「蘇君,我之前背棄漢朝歸順匈奴,有幸受到了單于的恩寵,賜予了爵位和財富,管理數萬民眾,牛馬牲口堆滿山,才有像今天這樣富貴。蘇君今日投降,明日也會跟我一樣。否則是白白拿身體去做野草的肥料,誰會知道啊!」蘇武毫無反應。衛律說:「你要是順著我投降了,我就能和你做兄弟。今天不聽我的建議,以後就算想再見我也沒這麼容易了。」蘇武駡衛律說:「你為人臣子,不顧恩義,背叛君主和父母,投降蠻夷去做俘虜,我見你做什麽?況且單于信任你,讓你決定他人的死生,你不公平執法,反而想挑起兩個君主的矛盾,自己坐觀成敗。南越國曾經殺漢朝使者,最後被漢朝消滅,南越國也成了漢朝的九個郡;王曾經殺漢使者,最後被漢朝消滅,他的人頭也被懸在北門示眾;朝鮮殺漢使者,立即就被滅國了。只有匈奴還沒遭到這樣的下場罷了。你明知我不降,就是要殺我,令兩國開戰,匈奴的覆滅就從我開始吧。」

衛律知道蘇武不可脅迫,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想使他投降,就囚禁蘇武,置於大地窖內,不給他吃喝。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幾日不死。匈奴以為他是神人,就將蘇武流放北海(位於今俄羅斯西伯利亞貝加爾湖),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公羊生小羊才可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常惠等人安置到別的地方。

牧羊北海

蘇武到了北海,沒有供應糧食,只能掘野鼠所儲藏的果實吃。蘇武拄著漢節牧羊,起居都拿著,以致節上毛全部脫落。過了五、六年,單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打獵。蘇武會編打獵的網,矯正弓弩,於靬王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物。三年多過後,於靬王大病,賜蘇武馬匹、牲畜、服匿、穹廬。於靬王死後,他的部下也都遷離。冬天,丁靈人盜走了蘇武的羊馬,蘇武再度陷入困境。

蘇武在漢朝時,與李陵都擔任侍中的官職。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後單于派李陵去北海,為蘇武設酒宴和歌舞。李陵對蘇武說:「單于聽說我和子卿你交情深厚,所以讓我來勸說你,他真心想讓你成為匈奴的臣子。你到死也不能歸漢,白白在沒有人的地方讓自己受苦,即使堅守信義又有誰能看見呢?先前長君(蘇嘉的字)做奉車都尉,隨從聖駕至的棫陽宮,皇帝扶輦下除,撞到柱子折斷車轅,被指控為大不敬,伏劍自刎,皇帝賜錢二百萬作為喪葬費。孺卿(蘇賢的字)隨從聖駕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把駙馬推到河裡淹死了。宦騎逃亡,皇帝下詔讓孺卿追捕,沒抓到,孺卿惶恐服毒自殺。我來的時候,你的母親已不幸去世,我送葬至陽陵。你的妻子年少,聽說已經改嫁了。只有兩個妹妹,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從你離家至今已經十幾年了,是不是還活著也不知道。人生如朝露一般短,爲什麽要讓自己受這麼久的苦呢!我剛投降的時候,也痛苦的像發瘋一樣,恨自己背叛了漢朝,加上老母被收留在保宮里。你不想投降的心情,難道比得過我當初?況且陛下年齡大了,法令無常,大臣們沒有犯罪就被滅族的有數十家,連自身安全都無法保證,你還顧得上別人麼?請聽從我的建議,不要再說別的了。」蘇武說:「我們蘇家父子沒有什麽功勞,都是因為陛下才能位列將帥,獲爵封侯,兄弟為近臣,我一直都想肝腦塗地來報答他的恩情。現在能夠殺身報恩,即使是上刀山下油鍋,也覺得快樂。臣子事奉君主,就如同兒子事奉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麽遺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說了。」 李陵與蘇武共飲了幾天,又說:「你就聽從我的話吧!」蘇武說:「我早就已經死了!右校王(李陵在匈奴的爵位)如果一定要讓我投降,就請停下今日的歡宴,我直接死在你面前!」李陵見蘇武如此真誠,喟然長歎道:「真是義士啊!我和衛律的罪過上通於天!」說著流下眼淚浸濕了衣襟,決別蘇武而去。

後李陵又到北海,對蘇武說:「區脫地區捕得雲中的活口,說太守以下的吏民都穿著白衣,說皇帝駕崩了。」蘇武聽了向南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弔數月之久。

歸漢

武帝後元二年(前87年),昭帝即位。幾年後,匈奴漢朝達成和議。漢朝尋求蘇武等,匈奴謊稱蘇武已死。後漢使又到匈奴,常惠請求看守他的人員同他前往,夜晚見了漢使,原本地述說了這幾年在匈奴的情況。告訴漢使要對單于說:漢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獵,射得一隻大雁,腳上繫著帛書,上說蘇武等人在北海。漢使萬分高興,照常惠所說的話去責問單于。單于看身邊的人非常驚訝,向漢使道歉說:「武等實在。」 於是李陵酒筵向蘇武祝賀,說:「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李陵起舞,唱道:「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李陵淚下縱橫,與蘇武絕別。單于召集蘇武的屬下,除了已經投降和死亡的,隨蘇武歸國者有九人。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蘇武回到長安。昭帝下令蘇武帶一份祭品拜謁武帝園廟。官拜典屬國俸祿中二千石;賜二百萬,官田二頃,住宅一處。常惠徐聖趙終根都官拜中郎,賜絲綢各二百匹。其餘六人因年老而返鄉,各賜錢十萬,終身免徭役

上官謀反

左將軍上官桀驃騎將軍上官安父子與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爭權,屢次記下霍光的過失交給燕王劉旦,使劉旦上書昭帝,狀告霍光專權放肆。其中一篇奏章指出:

昭帝始元七年(前80年),上官父子與御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劉旦鄂邑公主謀反,蘇武之子蘇元因參與陰謀,與劉旦等人同被處死。此後,朝廷大臣追查同謀者。由於蘇武與上官桀、桑弘羊有舊,燕王劉旦因蘇武功高而官小數次上書,加上其子蘇元參與謀反,廷尉上書請求逮捕蘇武。霍光把奏章擱置,只將蘇武免官。

宣帝時期

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宣帝即位。宣帝賜爵蘇武關內侯食邑三百戶。後衛將軍張安世推薦蘇武通悉典章制度出使持節不降。於是宣帝召蘇武在宦者署聽候宣召,多次進見。拜右曹典屬國。因蘇武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入朝,尊稱為「祭酒」。蘇武把所得賞賜,全部施送給弟弟和過去的鄰里朋友,家中不留一點財物。恭哀皇后平恩侯許廣漢、宣帝舅平昌侯王無故樂昌侯王武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蘇武。

此時蘇武年事已高,宣帝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蘇武透過平恩侯許廣漢向宣帝陳述:「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宣帝許之。後蘇通國隨漢使回漢朝,宣帝命其為。又讓蘇賢之子做了右曹

蘇武活到八十餘歲,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去世。

家庭

 
 
 
 
 
 
蘇建
 
 
 
 
 
 
 
 
 
 
 
 
 
 
 
 
 
 
 
 
 
 
 
 
 
 
 
 
 
蘇嘉
 
蘇武
 
蘇賢
 
 
 
 
 
 
 
 
 
 
 
 
 
 
 
 
 
 
 
 
 
 
 
 
 
 
 
 
 
 
 
蘇元
 
蘇通國
 

資料來源

  • 漢書·卷054

參見條目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