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资政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资政院,清末立宪运动时成立的议会准备机构,成立于1910年9月[1],终止于1912年初,由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替代。

院址在北京象来街(民国时期曾改名为国会街,1949年后又改为象来街,今为宣武门西大街之一部分,属北京市西城区),原为京师法律学堂。建筑已不存,旧址现为新华社印刷厂院。

过程

  • 自辛丑回銮,朝廷锐意求治,派大臣赴各国考察政治,设考察政治馆。命甄择各国政法,斟酌损益,候旨裁定。
  • 1906年7月,诏曰:“考察政治大臣载泽等回国陈奏,国势不振,由于上下相暌,内外隔阂;而各国所以富强,在实行宪法,取决公论。今日惟有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廓清积弊,明定责成,以豫备立宪基础。俟规模初具,妥议立宪实行期限。”
  • 9月,庆亲王奕劻等遵旨核议釐定官制,以“立宪国官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峙,各有专属,相辅而行。立法当属议院,今日尚难实行。请暂设资政院,以为豫备”。
  • 1907年,改考察政治馆为宪政编查馆。八月,谕曰:“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中国上、下议院未能成立,亟宜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派溥伦、孙家鼐为资政院总裁,妥拟院章,请旨施行。”并促各省速设谘议局,慎选公正明达官绅,由各属合格绅民,公举贤能为议员。张謇汤寿潜等人在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之后各地立宪公会纷纷建立。
  • 1908年6月,资政院奏言:“立宪国之有议院,所以代表民情,议员多由人民公举。凡立法及豫算、决算,必经议院协赞,方足启国人信服之心。”
  • 1909年9月各督、抚次第奏报举行各省谘议局选举。
  • 1910年9月1日,资政院举行第一次开院礼。议员二百名,钦选、民选各一半。监国摄政王载沣代行莅选,颁谕嘉勉议员。
  • 1911年9月,遵章第二次召集开会,总裁李家驹

议员

议员人数起初订为二百名,钦选、民选各一半。钦选一百名由皇帝指派[2],民选一百名由各省谘议局选出。由于新疆省未开谘议局,故应选的2名议员阙如,实际应民选的议员只有98名,清廷也相应减少钦选议员至98名,故总共应选议员196名。这196名应选议员以外,还有资政院总裁、副总裁、秘书长各1人皆为钦选,且皆享有表决权。

视频

资政院 相关视频

载沣在资政院开院仪式上讲话:不要给政府添乱!
袁世凯请立资政院,慈禧帮着压制光绪和载沣兄弟

参考文献

  1. 1910年9月1日清政府设立资政院,历史上的今天,2011-10-01
  2. 资政院,辛亥革命网,201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