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质子-M运载火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质子-M运载火箭(俄语:Протон-М,或称为质子-M/和风-M)俄罗斯质子号火箭家族中的最新型号。

质子-M与以前的质子号火箭相比作了许多改进。它使用了更先进的和风-M上面级,这种新上面级在1999年首次进行了飞行,当时前三级使用的是原有的质子-K箭体;这样组成的火箭被称为“质子-K/和风-M”或“质子-KM”。质子-KM可能只是代用品,因为不久就对火箭的前几级进行了改进,使用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箭体结构(可能主要是减轻了前三级的质量)。总共只有70%的技术是从以前的质子号中继承的。换用新箭体的火箭在2001年首次发射,将一颗银幕-M通信卫星送入轨道。这种火箭是目前俄罗斯从事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主力。

2007年俄罗斯又发展出了“质子-M增强型”火箭。

改进历史

质子-M与以前的质子号火箭相比作了许多改进。它使用了更先进的和风-M上面级,这种新上面级在1999年首次进行了飞行,当时前三级使用的是原有的质子-K运载火箭箭体;这样组成的火箭被称为“质子-K/和风-M”或“质子-KM”。质子-KM可能只是代用品,因为不久就对火箭的前几级进行了改进,使用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箭体结构(可能主要是减轻了前三级的质量)。总共只有70%的技术是从以前的质子号中继承的。换用新箭体的火箭在2001年首次发射,将一颗银幕-M通信卫星送入轨道。这种火箭是目前俄罗斯从事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主力。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新研制了一种四级型“质子号”火箭,即“质子M”(有时使用未改进的“质子K”或“质子KM”箭体搭配“微风M”而形成的四级火箭)。它与“质子K/DM”组级的主要区别是使用了更为先进的“微风M”上面级,因此火箭也被叫做“质子M/微风M”。“质子M/微风M”全长53米,发射质量712.8吨,低轨道运载能力为22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5.5吨。

另外俄罗斯还发展了所谓“质子M”增强型,主要改进了“微风M”上面级的性能,提高了推力,改进了燃料槽,使之不宜挥发,还改用了先进的航电技术。第一级火箭发动机的推力也有所增加,通过改进第一级的燃料槽等使总质量也有所减少。“质子M”增强型在2007年7月7日进行了第一次发射,2008年8 月18日进行了第二次发射。2007年11月基础型的“质子M”已经退役,以后发射将用“质子M”增强型。到2010年1月20日,“质子M/微风M”总共发射34次,其中发射失败1次,部分失败2次。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将“质子号”火箭投入国际市场,结果十分受客户青睐。1996年4月,“质子号”运载火箭将欧洲的“阿斯特拉1F”卫星发射入轨,完成了第一次商业发射[1]。到2010年1月20日为止,“质子号”已经执行了108次商业发射任务。目前“联盟号”和“质子号”火箭发射的次数最多,2009年,分别为11次和10次。但是“质子号”火箭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其使用的液体推进剂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有毒,一旦发射失败,泄漏的推进剂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俄罗斯经常因火箭在发射后坠毁而与发射场地的所在国哈萨克斯坦进行交涉。近几年来,如果“质子号”发射失败,哈萨克斯坦就会禁止在拜科努尔发射这种火箭,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质子M/微风M的地球静止轨道的发射过程

2007年俄罗斯又发展出了“质子-M增强型”火箭。

莫斯科时间12时37分(北京时间16时37分)运载美国通信卫星Intelsat-23的俄罗斯“质子-M”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

2017年9月28日,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的一枚俄罗斯“质子-M”运载火箭,在经过9个多小时飞行后,于莫斯科时间2017年9月29日将亚洲9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发射事故

2013年7月2日上午,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俄罗斯一枚质子-M运载火箭在点火升空后不到一分钟发生偏转并爆炸解体[2]。 2014年5月16日,俄罗斯一携带“快车-AM4R”通信卫星的“质子-M”火箭由于意外情况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并在大气层中爆炸。后来被披露出火箭制造商的腐败现象,使用了次级的材料以至于发射多次失败。

视频

质子-M运载火箭 相关视频

俄罗斯质子-M号运载火箭发射过程
准备发射的质子 M运载火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