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负泥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负泥虫
原图链接

负泥虫(Rice leaf beetle) 学名:Oulema oryzae (Kuwayama)分布于日本韩国、东西伯利亚中国大陆[1]

型态外观

成虫体长3.7-4.6毫米,体宽1.6-2.2毫米。头、触角、小盾片蓝色或接近黑色。前胸背板、足大部橙红色。鞘翅深蓝色并带金属光泽。体腹面黑色,背面光洁无毛。头、触角和体腹面被金黄色毛。头具刻点,头顶后方有一纵凹,触角长度达体长的1/2。

原文网址:https://kknews.cc/agriculture/3lqqr8a.html

寄主

水稻茭白李氏禾

生态习性

负泥虫一年发生一世代,台东地区每年自元月下旬开始,成虫陆续出现在稻田交尾产卵,卵由数粒至10多粒卵排成2~3列产于稻叶近叶尖处。卵期约7天。于3月中至下旬幼虫发生密度达高峰期,幼虫经14~30日即化蛹,在稻叶上营白色椭圆形茧,蛹7~10日羽化,4月中至下旬成虫又逐渐飞离稻田。在北部地区其出现及飞离稻田时间约较台东地区延迟1个半月至2个月左右。由于本虫通常发生于山区靠山边之湿冷稻田,且仅危害第一期作水稻之生育初中期,此后成虫迁移至附近之草丛休眠至次年春季,因此防治该虫,应于水稻分蘗期发现每丛稻株上有负泥虫幼虫1~2只时施药1~2次最为有效。本虫曾被列为本省水稻五大害虫之一,但自合成化学杀虫剂之使用后其发生量大幅减少。现在发生危害地区,几限于东部及北部山边地区。[2]

危害状态

成虫和幼虫都危害叶片,以幼虫危害较重。连续舐食叶肉,留下表皮,轻则叶片出现白条斑,稻田一片枯白,使水稻生育迟缓,植株矮小,分孽少,一旦发生可使水稻减产5~10%,严重可减产20%以上。重则造成许多白色纵横条纹,受害重的稻苗枯焦、破裂,甚至全株枯死。[3] [4]

参考来源

  1. 负泥虫 (PDF). 行政院农委会动植物防疫检疫局 植物保护图鉴 (中文). 
  2. 负泥虫. 行政院农业委会 农业试验所 (中文). 
  3. “爱惠农”水稻负泥虫的症状以及防治. 每日头条. 2018-05-24 (中文). 
  4. 水稻负泥虫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每日头条. 2016-07-21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