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象牙树别称象牙柿、乌皮、乌皮石柃。原产台湾恒春及兰屿海岸林,分布澳洲、印度、琉球、马来西亚。柿树科,柿树属。常绿小乔木,株高可达5公尺,叶互生,倒卵形,全缘,厚革质。雌雄异体株,花腋生,乳白色,春、夏间开放。果实椭圆形,熟果由橙黄转紫红。性强健,枝叶密生,果实玲珑可爱。于晚春至初夏时期开花。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或乔木;树皮灰褐色或带黑色;
小枝纤细,带灰色,有柔毛或硬毛至变*,有散生的皮孔;芽狭长圆形或锥尖状,有棕色伏柔毛或粗毛。叶革质,倒卵形,长2-4厘米,宽2厘米,先端钝或圆形,常微缺,基部渐狭或钝,边缘微背卷,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绿色,中脉在上面成浅槽状,下面明显凸起,侧脉每边5-7条,细弱,多数不明显,叶柄长约2毫米,有毛或变*。花雌雄异株;雄花序有花1-3朵,密被伏柔毛;雄花小,近无梗,花萼、花冠均3裂;花萼密被毛;花冠带白色或淡*,外面有毛;雄蕊通常6-12枚;退化子房密被粗硬毛;雌花无梗或近无梗;花萼3-5裂,外面薄被绒毛,裂片有睫毛;花冠管状钟形,有柔毛;无退化雄蕊;子房卵形,密被粗硬毛,极少近*,3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短,顶端略3裂。果椭圆形,长8-13毫米,直径约8毫米,成熟时秃净,顶端有短尖头,有黑色的种子1颗;宿存萼杯状或钟状,直径约6毫米,高3-5毫米,外面有柔毛或秃净,里面有绢毛或近*。
象牙树属常绿小乔木,株高可达5米。树皮呈黑褐色,叶子呈倒卵形或椭圆形,叶缘无齿且略微反卷,两面均光滑,成熟的叶子为深绿色。于晚春至初夏时期开花,花小且不易看见,常被叶遮住。花瓣淡黄色或是白色。[1]
盆栽栽培
- 洗净。准备好新鲜的成熟果实,用清水洗干净。取种子。用指尖轻轻挤压果实,里面的种子就会自然被挤出来,果实内会有一两颗种子。
- 泡水。取出种子后要立即泡水,大约泡七天,天天换干净的水,芽点变黑的种子就要舍弃。
- 排列。排列三要素:用镊子将芽点的部位朝下植入由外而内,将种子一颗颗排列在培养土上,间距约0.1厘米。选择大小相同的种子为佳,若有大颗的种子尽量排在中间。
- 喷水。将种子与培养土来回喷水约三圈至完全湿润。
- 铺麦饭石。轻轻铺上麦饭石,均匀铺至完全看不到种子。
- 发芽。种子植入土里后,两天喷一次水即可,但要定时定量:如果你习惯早上浇水,就最好固定在早上给水;若习惯睡前浇水,那就固定晚上给水。两天一次,每次约喷三圈即可。叶子成长之后,喷水位置是盆栽表面。
- 整理。将外壳取下。先喷水,再将嫩叶上种子的外壳取下,取不下来的请不要勉强,过几天再取。种子在长根的时候,会撑开土壤,原本铺在种子上的麦饭石会被撑开,这时请用镊子将麦饭石填补回去。
繁殖技术
繁殖以扦插为主,扦插法用技插或芽叶插,极易生根,一年四季均可在室内扦插。夏季扦插,温度保持在18~25℃时,2~3周即可生根。夏季也可在室外大田育苗。
生长特性
生长缓慢,耐热、耐早、耐阴、耐碱、耐瘠、抗风、易移植。
分布范围
产台湾省南部的恒春半岛和兰屿;不多见,生于海岸阔叶常绿林中,台北有栽培。印度、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有分布。
原产地:印度、澳大利亚、琉球群岛,中国台湾恒春半岛及兰屿岛。
生活习性
花期 : 于晚春至初夏时期开花
管理 : 性喜高温、湿润和半阴环境。其性甚耐盐、抗风力强
景观用途
树形古朴,生长慢,属低维护优良树种。适作因景树、绿篱树,易终剪成型。庭因、校园、公园,均可单植、列植、群植美化。尤适于海滨地区造园利用。
象牙树和滨柃的区别
象牙树属常绿小乔木或者乔木,枝为带灰色,有硬毛或者柔毛后期将脱落至无毛。而滨柃属灌木,小枝为红褐色或者灰褐色,无毛。叶片:象牙树叶片为革质,呈倒卵形。而滨柃叶片为厚革质,呈倒卵状披针形。[2]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