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许柱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姓名 许柱珠
别名 席珍
出生年 1882
死亡年  不详
参与社团 “貂山吟社”
编著作品 不详


许柱珠(1882- ?),字席珍,台北州基隆郡双溪庄(今台北县双溪乡)人。日治时期曾任双溪庄协议员。大正6 年(1917),与周景文连文滔蔡清扬周士衡等创“双溪吟会”,翌年改名“貂山吟社”,许氏出任社长,为该社之灵魂人物。昭和7 年(1932)徙居花莲凤林,9 年(1934)徙居花莲市郊,战后返双溪定居。


七言绝句

花莲港竹枝词十首选三
繁华祗在黑金通[1],商店成排货不丰。一入后山无外客,涂黏或说耐安穷。(其六)

公园胜景认花岗[2],绿树阴浓敞四方。绝好风光堪入画,菁华桥[3]下水汤汤[4]。(其九)

蜿蜒铁道七分车[5],跨水爬坡百里馀。货物无多人合[6]载,沿途犹少见村庐。(其十)

【题解】
本组诗为七言绝句,原发表于《台湾日日新报》(1935年10月8日)、《诗报》(1937年8月1日),经大幅增删修改,收入许柱珠《许柱珠拾穗集》手抄本。后由陈香据《许柱珠拾穗集》选入《台湾竹枝词选》。此处所收为陈香本。作者企图从种族、开发、经济型态、都市规划等各个面向,勾勒花莲港街的城市面貌。所选三首诗,第一首谈商业,第二首谈公园,第三首谈铁路交通及沿线发展。从这三首诗中,可以看见花莲港街虽已开发,但只有黑金通(今中山路)较为热闹,居民普遍而言安于贫穷,物质欲望不强。花莲港街虽非大城市,但也有自己的公园造景。公园为都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见日治后花莲港街确实朝现代化城市的方向发展。然而发展毕竟有限,还有很多比不上西部的地方。如铁路建设仍不发达,乘客只能搭乘载货用的七分车;此外铁路沿线的开发也很有限,很少人家居住。

【延伸阅读】
1. 许柱珠〈花莲港竹枝词〉十首之三,《台湾竹枝词选集》。

2. 许柱珠〈花莲港竹枝词〉十首之四,《台湾竹枝词选集》。

3. 许柱珠〈花莲港竹枝词〉十首之五,《台湾竹枝词选集》。

七言绝句

咏各种酒类:洋酒
欧醪气力[7] 异寻常,制法何曾逊杜康[8]
莫怪声名驰世界,一杯真可润诗肠[9]

【题解】
本诗为七言绝句,载于《诗报》第64 期,1933 年8 月1 日。台湾在清代并未实施酒的专卖制度,到了日治才全面实施酒类专卖,直到2002 年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才废止,开放民营制酒。洋酒,指的是外国酒,但由于台湾实施公卖制,所贩卖的洋酒,并不是由国外所进口的洋酒,而是使用原产地的原酒,在台湾酿造生产的,例如威士忌兰姆酒琴酒白兰地伏特加……等。台湾在日治时代就有收藏洋酒的风气,洋酒是奢侈品,收藏洋酒象征权贵身分,有别于平民百姓,例如日本的清酒、美国的葡萄酒白酒……等。本诗指出外国酒的特点,在于酒性烈、后续力强,其细致程度和讲究的礼节甚于中国酒,已成为国际社交礼仪的指标,若品尝得宜,亦可成为作诗良伴,激发灵感。


【延伸阅读】
1. 施梅樵〈王卧蕉留饮〉,《鹿江集》。
2. 罗秀惠〈次韵呈霨岩社长〉,《全台诗》第拾陆册。

注释

  1. 黑金通:日治时代花莲港厅的路名。即今日花莲市中山路。
  2. 花岗:花岗山,地名。在今花莲市。
  3. 菁华桥:花莲的一座吊桥。在美仑溪上。
  4. 汤汤:汤,音ㄕㄤ。汤汤,流水声。或指水流盛大貌。
  5. 七分车:火车的一种。因其铁轨轨距只有国际正常轨距的十分之七,故名。由于台铁环岛铁路数为八分车,因此七分车亦被称为小火车。
  6. 合:应该。
  7. 欧醪气力:醪,音ㄌㄠ ˊ,混含渣滓、尚未过滤的浊酒。此谓欧美洋酒的含酒精浓度高过国产酒,其酒精浓度以欧式百分比来计算,口感辛辣。品酒时须经过“看、闻、尝”三个步骤,才能体会酒的精致度和延续性。
  8. 杜康:中国酒的代称。中国酒多为发酵法酿造,外国酒多为蒸馏法酿造。
  9. 润诗肠:肠同“肠”,吟肠,即愁吟肠结,意为洋酒的辛辣,可呛通提振正在苦吟中之诗人们的愁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