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记忆效应 (电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记忆效应 (电池)

图片来自benzobattery.com

记忆效应 (英语:memory effect)指电池会记忆用户日常的充、放电幅度和模式,日久就很难改变这种模式,不能再做大幅度充电或放电。如电池或镍氢电池,经过多次充电后导致电池容量减少的现象。

效应

电池的记忆效应通常在早期的镍镉电池上比较容易出现;当电池充电不完全或放电不完全时,阳极材料(如镍镉电池的阳极多为金属镉)就会逐渐产生出较大的结晶,而结晶体会阻碍正负极的化学反应作用,使其反应特性变差,造成能量密度变小,电池的容量便会随之缩减。

镍氢电池记忆效应和电池产生记忆效应的情形是,当镍镉电池(NiCd)或镍氢电池(NiMH)在多次没有完全放电的情况下又充满电时就会产生记忆效应。其实这种效应极少发生,通常只出现于镍镉电池等较古老且十分昂贵、稀有、无人管理的电子设备身上,比如通信卫星(每次经过地球阴影时,它都会消耗相同的电量,却不能消耗完所有电量)。

以镍镉电池、镍氢电池与锂电池三者比较,镍镉电池记忆效应最明显,镍氢电池记忆效应次之,锂离子电池的记忆效应最不明显。

电池寿命

早期使用镍镉电池时,此效应最为明显。镍镉电池因具有强烈的记忆效应,很容易因充放电不良而造成可用容量降低。[1] 解决电池记忆效应的方法是完全放电后,再重新充电;但不论电池是否有记忆效应,电池容量本身也会随著使用时间越长久,充放电次数越多而逐渐下降,此为电池寿命。充电时,在负极有化镉与电极作用,产生金属镉而沉积于负电极表面。放电时,负电极表面的金属镉反应形成氢氧化镉,这是溶解沉积的反应;当充放电不完全时,电极内的镉金属会慢慢地产生大结晶体而使以后的化学反应受到阻碍,导致电容量在实质的表现上减少,此即所谓记忆效应。

解决方案

针对有记忆效应的电池,可以使用具有放电功能的充电器,先进行完全放电后再重新充电,并且一次性充到饱,等充满电后再使用;而平时的保养就是让电池“用完再充、充满再用”,这样就可避免记忆效应产生。但这个方法不适用于锂电池,过度放电反而会造成锂电池损坏。坊间有些消除记忆效应的方式,其实多是错误的示范。像是透过某些设备来耗尽电池的电能,以便消除电池中的小结晶体;理论上虽然行得通,短期内似乎解决了记忆效应问题,让电池死而复生,但长远来看其实是让电池受到损害(例如造成反向充电),而大大地缩短电池寿命。

更换电池

现在的镍氢电池因为材料的进步,买来之后不用特别进行放电或充电就可直接使用,也不用等到耗尽量才充电,因为其记忆效应已经微乎其微。但不论电池是否有记忆效应,充电电池的容量多会随著使用次数及时间逐渐下降,养成良好的电池使用习惯并定期更换才是根本之道。[2]

现在都用锂电池,没有电池记忆效应,随充随用。对手机电池的使用,很多人都存在误区,认知还停留在镍镉电池的阶段。最早我们给一些电器充电,之所以需要等电耗尽再充电,是因为那时候技术不发达,电器上最常用的是传统的镍镉电池,这种存在电池记忆效应。

所谓电池记忆效应,就是指电池会记忆用户日常的充、放电幅度和模式,日久就很难改变这种模式,不能再做大幅度充电或放电。所以镍镉电池的使用很费事:比如初次使用时需要“完全充电+放电”回圈两三次,以此实现启动电池容量。再使用过程中,既不能过充过放,也不能充一下就拔掉。到现在手机中都用的是锂电池,相比以前的充电电池,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完全可以随充随用。[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