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效應 (電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記憶效應 (電池) |
---|
|
記憶效應 (英語:memory effect)指電池會記憶用戶日常的充、放電幅度和模式,日久就很難改變這種模式,不能再做大幅度充電或放電。如鎳鎘電池或鎳氫電池,經過多次充電後導致電池容量減少的現象。
效應
電池的記憶效應通常在早期的鎳鎘電池上比較容易出現;當電池充電不完全或放電不完全時,陽極材料(如鎳鎘電池的陽極多為金屬鎘)就會逐漸產生出較大的結晶,而結晶體會阻礙正負極的化學反應作用,使其反應特性變差,造成能量密度變小,電池的容量便會隨之縮減。
鎳氫電池記憶效應和電池產生記憶效應的情形是,當鎳鎘電池(NiCd)或鎳氫電池(NiMH)在多次沒有完全放電的情況下又充滿電時就會產生記憶效應。其實這種效應極少發生,通常只出現於鎳鎘電池等較古老且十分昂貴、稀有、無人管理的電子設備身上,比如通信衛星(每次經過地球陰影時,它都會消耗相同的電量,卻不能消耗完所有電量)。
以鎳鎘電池、鎳氫電池與鋰電池三者比較,鎳鎘電池記憶效應最明顯,鎳氫電池記憶效應次之,鋰離子電池的記憶效應最不明顯。
電池壽命
早期使用鎳鎘電池時,此效應最為明顯。鎳鎘電池因具有強烈的記憶效應,很容易因充放電不良而造成可用容量降低。[1] 解決電池記憶效應的方法是完全放電後,再重新充電;但不論電池是否有記憶效應,電池容量本身也會隨著使用時間越長久,充放電次數越多而逐漸下降,此為電池壽命。充電時,在負極有氫氧化鎘與電極作用,產生金屬鎘而沉積於負電極表面。放電時,負電極表面的金屬鎘反應形成氫氧化鎘,這是溶解沉積的反應;當充放電不完全時,電極內的鎘金屬會慢慢地產生大結晶體而使以後的化學反應受到阻礙,導致電容量在實質的表現上減少,此即所謂記憶效應。
解決方案
針對有記憶效應的電池,可以使用具有放電功能的充電器,先進行完全放電後再重新充電,並且一次性充到飽,等充滿電後再使用;而平時的保養就是讓電池「用完再充、充滿再用」,這樣就可避免記憶效應產生。但這個方法不適用於鋰電池,過度放電反而會造成鋰電池損壞。坊間有些消除記憶效應的方式,其實多是錯誤的示範。像是透過某些設備來耗盡電池的電能,以便消除電池中的小結晶體;理論上雖然行得通,短期內似乎解決了記憶效應問題,讓電池死而復生,但長遠來看其實是讓電池受到損害(例如造成反向充電),而大大地縮短電池壽命。
更換電池
現在的鎳氫電池因為材料的進步,買來之後不用特別進行放電或充電就可直接使用,也不用等到耗盡電量才充電,因為其記憶效應已經微乎其微。但不論電池是否有記憶效應,充電電池的容量多會隨著使用次數及時間逐漸下降,養成良好的電池使用習慣並定期更換才是根本之道。[2]
現在都用鋰電池,沒有電池記憶效應,隨充隨用。對手機電池的使用,很多人都存在誤區,認知還停留在鎳鎘電池的階段。最早我們給一些電器充電,之所以需要等電耗盡再充電,是因為那時候技術不發達,電器上最常用的是傳統的鎳鎘電池,這種存在電池記憶效應。
所謂電池記憶效應,就是指電池會記憶用戶日常的充、放電幅度和模式,日久就很難改變這種模式,不能再做大幅度充電或放電。所以鎳鎘電池的使用很費事:比如初次使用時需要「完全充電+放電」迴圈兩三次,以此實現啟動電池容量。再使用過程中,既不能過充過放,也不能充一下就拔掉。到現在手機中都用的是鋰電池,相比以前的充電電池,鋰電池沒有記憶效應,完全可以隨充隨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