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观赏银身蝴蝶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银身蝴蝶鱼,Chaetodon argentatus (H. M. Smith et Radcliffe, 1911),为蝴蝶鱼科蝴蝶鱼属的一种鱼类。属观赏鱼类。容易饲养,性情温和。但常见度低。属于不被重视的观赏鱼类。属亚热带常见物种。但是在菲律宾及越南一带的热带珊瑚礁海域也能发现其踪迹。

简介

银身蝴蝶鱼Chaetodon argentatus栖息于浅水的岩石区和珊瑚礁区,通常成对或小群活动,食谱宽,几乎吃任何可以找到的珊瑚、藻类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体侧扁,银白色,鳞片大,边缘黑色,在体侧形成类似网格的图案。眼睛至额头有不贯穿的黑色条纹;鳃盖后缘和身体中部各有一条黑色条纹,延伸至身体中部,不贯穿;身体后部有一条较宽的黑色条纹,一直延伸到臀鳍后部;尾鳍中部有新月形的黑色条纹。背鳍硬棘13-14枚,软条21-22枚;胸鳍软条14-15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5-16枚。侧线鳞片35-39枚。[1]

环境

虽然银身蝴蝶鱼的颜色不想其他蝴蝶鱼那样艳丽,但是银色和黑色的搭配有一种独特的典雅,是纯鱼缸中很好的配色补充,而且就目前的饲养记录来看,比较容易适应圈养环境,可以接受人工投喂的任何食物,饲养条件和其他蝴蝶鱼一样,适宜混养温和鱼类的纯鱼缸,缸内需要开阔的游泳空间供其游泳,活石造景供其躲藏和啃食,最好有良好的微藻和大型藻类生长,同时入缸的话可以成对或小群饲养,当然这就需要更大的水体,不然还是会造成争斗。耐受常规的治疗手段比如低比重和铜药。

形态特征

体高而呈卵圆形;头部上方轮廓平直鼻区处稍内凹。吻尖但不延长为管状。前鼻孔具鼻瓣。前鳃盖缘具细锯齿;鳃盖膜与峡部相连。两颌齿细尖密列,上颌齿4-5列,下颌齿5-6列。体被大型鳞片,菱形,但体后侧鳞较小;侧线向上陡升至背鳍第IX棘下方而下降至背鳍基底末缘下方。背鳍单一,硬棘XIII-XIV,软条22-23;臀鳍硬棘III,软条22-23。体银白至灰黄色,体侧沿鳞列有交叉之斜走暗纹而形成网状纹;体侧另具三条暗色鞍状带,第一条由背鳍第I棘至鳃盖上部,第二条在体中部,第三条由背鳍硬棘后方及软条部经尾柄至臀鳍后方;眼带窄于眼径,且不延伸至眼下半部;背鳍软条后缘银白色,末端具窄黑带;臀鳍前2/3部位为银白或黄色,具黑缘;尾鳍中央具宽于眼径之弯月状黑横带,后端另具黑缘。最大体长20厘米。

生态

栖息深度5-20米。栖息于岩礁或珊瑚礁区,成对或小群游动。主要以底栖小生物及藻类为食。

经济利用

一般以潜水方式捕捉。为观赏鱼类,无食用经济价值。不挑食,容易存活于水族箱内。

分布

分布于西太平洋区,西起中国南部、越南,东至小笠原群岛。北至日本,南至菲律宾

分布范围国家及地区如下:亚洲:中国、台湾、日本、小笠原群岛(日)、越南、菲律宾。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