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部文化廣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部文化廣場(博樂西部文化廣場)是博樂市具有豐厚民族文化底蘊的旅遊景點之一。

廣場位於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博樂市城市中心位置,總面積平方米,是一個集休閒、文化、辦公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共場所。

廣場布置

西部文化廣場分為四個部分:

一是西遷廣場

(包括風雨平台、廣場、亭子廊、音樂噴泉[1]、浮雕及百米畫廊),起名源察哈爾西遷概述。清朝平定準噶爾叛亂後,為填補西蒙古準噶爾部被削弱而出現的邊疆力量空缺和抵禦沙俄的擴張和大兵壓進的形勢。清廷於乾隆27年至29年(1762-1764年)從張家口一帶察哈爾部中分兩批選派2千名官兵攜眷到伊犁、博爾塔拉、塔城一帶駐守邊疆。察哈爾蒙古官兵除領取朝廷軍餉外,還通過進行農牧業生產豐衣足食。如今居住在溫泉、博樂市境內的蒙古族絕大多數為西遷察哈爾蒙古的後裔。察哈爾蒙古在幾百年來的屯墾戍邊的過程中,為維護祖國統一,邊疆鞏固,各民族團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西遷廣場再現了240年前的歷史,同時又展現了改革開放20年輝煌成就及博州風景名勝。

每到旅遊旺季或是周末,廣場內蒙古包式的舞台及都要演出民族歌舞,同時也是博樂市進行各種活動的重要演出場所。

二是東歸廣場

(包括花壇、花架、沙坑、戲水池、小賣茶室),起名源於土爾扈特東歸概述。 土爾扈特於17世紀20年代西遷至伏爾加河下游一帶遊牧,歷時140餘年。進入18世紀,俄羅斯逐漸強大,四處擴張,土爾扈特部落不堪忍受沙俄欺凌、壓榨,在年僅27歲的汗王渥巴錫的率領下,於1771年1月,伏爾加河東岸的三萬三千餘戶,約17萬人,毅然踏上東歸祖國的征程,行程萬里,歷盡千辛萬苦,衝破沙俄無數次圍追堵截,加之飢餓和疾病,一路損失約10萬人口。1771年7月初抵達伊犁時,僅存7萬餘人,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悲壯凱歌。眾多土爾扈特上層官員如今居住在精河縣和博樂貝林哈日莫墩鄉,絕大多數蒙古族為東歸土爾扈特部落後裔。

三是廣場綜合樓

內設老年活動中心、青少年宮、放映廳、射擊場、保齡球[2]等,建築面積11900多平方米。是博樂市老年、青少年文化交流、強身健體的最佳場所。

四是廣場水渠

是指從象徵賽里木湖的「西遷噴泉池」到象徵艾比湖的「東歸戲水池」的一條渠道,寓意着養育了43萬博爾塔拉各族人民的博爾塔拉河。兩側的樹木草坪,寓意着博爾塔拉河澆灌的萬畝良田。

視頻

西部文化廣場 相關視頻

悅周末 | 城市生存—博樂廣場
博樂市宣傳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