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西南石油大学最早设立的石油主干院系,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包括钻采系、开发系、石油工程系,1999年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和流体力学教研室合并后改建为石油工程学院。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需要,经2013年 11月25日西南石油大学委员会常委会一届31次会议研究决定设置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学校原设机构(即原石油工程学院)在文件中未列出的自行撤销。

学科专业

学院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3个: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储运工程,二级学科[1]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流体力学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2002—2004年度排名第一、2004—2006年度第二、2009—2011年度第二。

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03人,专职教师165人。教职工中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2人、孙越崎科技能源大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获得者1人、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21人、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0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创新团队2个(1个培育)。

学院始终坚持超前预测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密切跟踪国际最新动态,紧密围绕我国油气工业目前和未来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在油气井、油气田开发、采油气、油气储运四大工程领域中形成了持续稳定、有重大业界影响力的学术方向和研究特色:深井复杂井钻完井、油气井工作液、储层保护及欠平衡钻井、天然气开发及高危气田安全生产、提高采收率、压裂酸化增产技术、复杂油气输送工艺技术、油气管道安全及完整性管理技术等。

科研平台

基于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学院建立了与业界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1988年联合国技术开发署在设立中国石油“油井完井技术中心”,1988年加拿大政府援建“中-加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培训中心”,1989年获批立项建设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工业上游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06年批准建设天然气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8年批准参与建设“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油气钻井技术”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所、中心等)14个。科研与教学实验设备约3590台(套),总价值11071余万元;实验用房总面积约24076平方米。“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3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18项,四川省杰出科技贡献奖1项,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41项;出版专著、教材43本;发表SCI检索文章150篇、EI检索文章200篇、CSCD论文600篇;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61项项目、课题(专题),合同经费1.70亿元;2009-2012年承担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重点项目等21项。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现有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海洋油气工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创新体系,在全国首次产生了油气藏工程、油田化学、天然气加工、海洋石油工程、储层保护与完井工程等若干个人才培养的新学科方向。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篇、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2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3篇。

视频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相关视频

《五四精神 传承有我》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微党课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