蝲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蝲蛄》是一首新詩,新詩是指五四運動前後產生的、有別於古典、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
中國新詩打破了中國古典詩歌[1]幾千年沉積封閉的格局,融入世界現代化的大視野,形成與歐美近現代詩、中國古典詩歌相互參照的詩歌話語系統,湧現出許多傑出詩人和大批優秀作品,創造和更新了中國詩的傳統。
“ |
南人識蟛蜞,不待爾雅熟。勸學吾何能,未敢恣熟腹。 蝤蛑虎可斗,䫉?虬內伏。奇聞佐談助,有無尚未卜。 朅來走遼海,始見魚比目。王餘昔頗疑,今信有斯族。 驅車鹼廠門,荒徼日馳逐。江接佟佳流,路繞丸都麓。 山人常足魚,所至厭腒鱐。昨停茅店驂,假館留信宿。 野老隔溪回,介類訝盈簏。其名夙未聞,其狀生使獨。 蟹首而蝦尾,寸計及五六。螯跪頗恢張,尻節自伸縮。 字書恐弗詳,食譜慚未讀。土人入以磨,腐之等於菽。 相餉意殷勤,謂可充旨蓄。食指動未曾,舉箸情轉恧。 異味戒輕嘗,前車況屢覆。昔聞莽與操,同嗜東海蝮。 陰毒在肺腸,啖之故甘馥。自顧冰雪胸,只合宜蔬粥。 又聞東坡翁,瓊儋薰蝙蝠。流落海南天,安之忘窘蹙。 自幸鞍馬餘,猶得饜梁肉。肪白且蒸熊,尾膩還薦鹿。 冰蟹與醬蝦,嘗獲矜熟福。此焉復染指,深虞召病速。 菜既足寒齏,飯亦飽脫粟。果腹吾何求,況早飫香曲。 且引夢蘧蘧,迥勝車轆轆。為問蝲蛄河,可似鸕鶿谷。 |
” |
— [現代]李超瓊 |
新詩詩體介紹
新詩初創階段的努力,以廢除舊體詩形式上的束縛,主張白話俗語入詩,以表現詩人的真情實感為主要內容。因此,當時也稱新詩為「白話詩」「白話韻文」「國語的韻文」(錢玄同《〈嘗試集〉序》、胡適《談新詩》、康白情《新詩底我見》)。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號刊出胡適的白話詩詞8首,是中國新詩運動中出現的第一批白話新詩。第一本用白話寫的詩集是胡適的《嘗試集》(1920)。而最早從思想藝術上顯示一種嶄新面貌,並為新詩地位的確定做出重大貢獻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新詩在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受到外國詩歌較大的影響。這對新詩藝術[2]方法的形成起了積極的作用。許多詩人在吸取中國古典詩歌、民歌和外國詩歌有益營養的基礎上,對新詩的表現方法和藝術形式,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產生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象徵主義多種藝術潮流,出現了自由體、新格律體、十四行詩、階梯式詩、散文詩等多種形式。眾多詩人的探索和一些傑出詩人的創造,使新詩逐漸走向成熟和多樣化。從五四運動以來,新詩一直成為中國現代詩歌的主體。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典詩歌內容分類大全 ,搜狐,2017-03-02
- ↑ 淺談新詩的語言藝術,搜狐,201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