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蝉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蝉花

中文学名:蝉花

拉丁学名:Isaria cicadae
Miquel

别称:蝉蛹草、蝉茸、冠蝉、
胡蝉、蜩、螗蜩、唐蜩

门:子囊菌门

纲:粪壳菌纲

目:肉座菌目

科:虫草科

属:棒束孢属

蝉花(Isaria cicadae Miquel)俗称大虫草,属于虫生真菌。蝉花是一种外形具有“动物”和“植物”形态特征的奇妙生物,根是蝉的幼虫体,花是从单个或是2-3个幼虫头部生长出来的,约一寸多长,从顶端分枝开花,花粉为乳黄色,称为“蝉花孢子粉”,简单地说就是“种子”,具有繁殖的功能。其形成过程是蝉的幼虫在蝉羽化前被虫草菌感染、寄生,当气候环境适宜时,吸收虫体的营养转化成菌丝体,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据而只剩下一个躯壳。万物复苏时节,菌丝体又从营养阶段逐渐转化为有性阶段具有繁殖功能的“蝉花孢子粉”,渐从顶端分枝“发芽”形似花朵,故而称为蝉花。蝉花其他名称有大虫草、金蝉花、蝉茸、虫花等,是蝉若虫感染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cicadae)后形成的虫生真菌。此菌于1838年由Miquel定名为蝉棒束孢霉(Isaria cicadae)。此后出现多种同物异名。如蝉草(Cordyceps cicadae)、基生棒束孢(Isaria basili)、辛克莱球壳孢(Sphaeria sinclairii)等。蝉拟青霉的有性阶段,被认为是大蝉草(Cordyceps cicadae),大蝉草俗名独角龙,子座棒状或角状,单生或丛生,褐色。在自然界广为分布的是蝉拟青霉(蝉花),大蝉草稀少。[1]

历史记载

南北朝(公元五世纪)雷斆《雷公炮炙论》记载:“凡使,要白花全者。收得后于屋下东角悬干,去甲土后,用浆水煮一日,至夜,焙干,碾细用之。”
隋唐甄权的《药性论》记载:“其蜕壳,头上有一角,如冠状,谓之蝉花,最佳。味甘寒,无毒。主小儿天吊,惊痫瘈,夜啼心悸。”
宋朝苏颂《图经本草》中有“今蜀中有一种蝉,其蜕壳头上有一角,如花冠状,谓之蝉花。”
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记载:“蝉花,所在皆有,七月采,生苦竹者良,花出土上”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1590)记载:“蝉花可治疗惊痫,夜啼心悸,功同蝉蜕”
除上述经典医药论著外,还有不少古代医学家专著记载了蝉花的复方,如宋代《圣济总录》、《小儿药证直诀》等。

形态结构

金蝉花的形态结构主要由1、菌核; 2、孢梗束3、蝉花孢子粉三部分构成。

菌核

菌核,即金蝉花的蝉幼虫感染虫草菌后的虫体,菌核由三层结构构成,最外层为乳白色的称为“菌被”的结构,厚约0.5毫米,上品金蝉花该层完整包裹虫体;中间层为蝉幼虫的外壳,中药学名称为“蝉蜕”;最内层为“菌丝体”即由蝉的营养物质转化而成。所以,自然界中具备这三层结构和携带有饱满的蝉花孢子粉的极品金蝉花是非常罕见的。菌核形状长肾形,微弯曲,长约2.5-3.5cm,直径1-1.4cm,形似蝉的幼虫。虫体头部具1-2枚棒状子座也称孢梗束,长条形或卷曲,分枝或不分枝,长3-7cm,径3-4mm,原生态蛋清色,干燥后乳白色,也有的为黑褐色,顶端稍膨大,表面有粉状蝉花孢子粉,形似花朵。

孢梗束

孢梗束也称子实体、子座,由寄主的前端生出,新鲜时白色,高1.5-6cm;柄分枝或不分枝,直径0.1-0.2cm。

孢子粉

蝉花孢子粉,也就是金蝉花的“种子”(右下图金蝉花顶端乳白色花粉即蝉花孢子粉),蝉花孢子粉具有繁殖功能,其分生的孢子形状为长方卵形,两端稍尖,大小为(6-9)μm×(2-2.5)μm,常含有2个油球,为蝉花孢子粉油,透明无色。蝉花孢子粉是由菌核、孢梗束的活性成分转化而来,因而,蝉花孢子粉聚集了金蝉花的活性成分精华,具有抗肿瘤作用。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蝉花抗肿瘤、阻止癌细胞扩散与转移等是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力实现的,《中国癌症治疗保护网》吕迪主任及国内外肿瘤专家认为,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患者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是人体自身的天然屏障,可产生抗癌症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对接受放、化疗患者可提高对放化疗治疗毒性的耐受性,能消除癌症特有的剧痛,减轻或消除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脱发,食欲减退,呕吐等副作用,能改善恶病质,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大蝉草多糖(galactomannan)也有抗肿瘤作用。
2、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天然蝉花或人工培养品稀醇提取物能明显减少其自主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所致睡眠时间,提高阈下催眠量戊巴比妥钠的小鼠入眠率;延长中枢兴 奋药士宁和戊四氮所致辞小鼠惊厥的潜伏时间。经化学刺激法和热板法证明:两者镇痛作用明显。给正常和酵母致热大鼠腹腔注射,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另有资料进一步证明,蝉花及其人工培养物,有明显的镇痛、镇静及解热作用。
3、毒副作用:毒性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天然蝉花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60g/kg,观察72h,20只小鼠无1只死亡,给药后动物仅活动减少,24h后均恢复正常。腹腔注射的LD50为12.5±2.1g/kg,毒性反应表现为扭体、活动减少、呼吸困难直至死亡。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三组大鼠分别以1g/kg,3g/kg,9g/kg灌胃给药,连续28d,结果动物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未见异常改变,对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病理学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其它吃法

金蝉花泡水

1.取蝉花约2-3个,置入容器,用冷水将虫体泡软。
2.去除外衣及虫体上的硬壳,保留虫体及菌丝体并洗净。
3.注入清水适量,隔水蒸(或煮)约40分钟,蒸(或煮)出的汤汁即可食用。
4.再次注入清水蒸(或煮)40分钟,汤汁可连同虫体、菌丝体一同食用。
5. 早晚各服一次。

金蝉花老鸭汤

材料:金蝉花5-8只,老公鸭半只,姜4-5片,料酒、盐少许。
做法:1.金蝉花洗净沥干备用。
2.老鸭洗净,切块、备用。
3.将金蝉花、老鸭、姜片一起放入砂锅内,掺加适量料酒净水,文火炖3小时以上,食用时加适量盐即可。
功能:滋阴清热,补肾益精。

金蝉花土鸡汤

材料:金蝉花5-8只,土鸡半只,红枣6颗,姜2片,料酒、盐少许。
做法:1.金蝉花洗净沥干备用。
2.土鸡洗净,切块、备用。
3.将金蝉花、土鸡、火腿片、姜片,加入适量净水,隔水慢火炖3-5小时,食用时加适量盐即可。
功能:壮阳补肾,填精益髓。

金蝉花神仙粥

材料:金蝉花5克,茯苓3克,麦冬3克,黑米80克,白糖15克。
做法:按一般煲粥办法即可。
适用:高血脂、高胆固醇、冠心病、老年性水肿。

相关药物

药物1:蝉花散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组成】蝉花(和壳)白僵蚕(直者,酒炒熟)甘草(炙)各7.5克延胡索5.4克
【用法】上为细末。一岁小儿每服0.25克;四至五岁,每服1.5克。食后蝉壳汤下。
【主治】惊风,夜啼,咬牙,咳嗽,咽喉肿痛

药物2:蝉花多糖

1.精选优质蝉花原料.
2.采用水提醇沉工艺,低温干燥,保证有效成分的活性不变
3.溶解性好,易吸收.
主要成分多糖,甘露醇等.
功能主治归肝经。明目退翳,定惊镇痉。用于目翳,惊痫,小儿夜啼,麻疹未透

物种分布

蝉花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江苏、浙江、福建,但安徽、云南省东部诸地均有分布。在浙江,生长着竹林的丘陵地带,海拔80-500 m,地势平缓,郁闭度较高,土质疏松,湿度较大,地面覆盖有枯枝落叶层,且常有竹蝉活动的某些林地,一般均能采到蝉花。反之,坡度较陡,芒萁骨、茅草丛生,土壤板结,就很少有蝉花的发生。对云南省三江源头的考察结果,海拔超过2500 m,蝉花绝迹。海拔低于2500 m的阔叶林或以青冈栎、锥栗为主,云南松、冷杉等针、阔叶树混交林,郁闭度大,土质松,枯枝落叶层厚的某些林地能采集到蝉花标本。寄主多为小鸣蝉和蟪蛄。纯针叶林未发现有蝉花。

生长习性

蝉拟青霉的寄主有7种,即竹蝉(Platylomia pieli)、山蝉(Cicada flammata)、蟪蛄(Platyleura kaempferi)、云南黑蝉(Cicadatra shaluensis)、草蝉(Mogannia conica)、小鸣蝉(Oncotympana ella)和透翅蝉(Hyalessa ronsnana),多分布在中国南方诸省。竹蝉常见于毛竹产区,是蝉拟青霉的重要寄主。此虫6年1代,每代5龄,常年生活在土壤中,以老龄若虫最易感病。当气温18-24℃,相对湿度>80%的温暖湿润季节,在浅土层活动的老龄若虫,接触带菌的土壤发生感染。到翌年6、7月份,温湿度合适,发病死亡虫体前端长出浅黄色或蛋黄色孢梗束,突破表土,伸向地面,形成我们常见的蝉花。

参考来源

  1. 蝉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360doc个人图书馆,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