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作品名称: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黄庭坚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的作品之一。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1]

正文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释】:

此词为山谷因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全词以咏梅为中民,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作了一个对比性总结,既表现出天涯见梅的喜悦,朝花夕拾的欣慰,又抒写不胜今昔之慨,表现出作者心中郁结的不平与愤懑。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宜州地近海南,去京国数千里,说是“天涯”不算夸张。到贬所居然能看到江南常见的梅花,作者很诧异 。“梅破知春 ”,这不仅是以江南梅花多在冬末春初开放,意谓春天来临 ;而且是侧重于地域的联想 ,意味着“天涯”也无法隔断“江南”与我的联系(作者为江西修水人,地即属江南)。“也有 ”,是始料未及、喜出望外的口吻,显见环境比预料的好。

紧接二句则由“梅破 ”,写到梅开。梅花开得那样早,那样突然,夜深时嗅到一阵暗香,没能想到什么缘故 ,及至“晓来”才发现向阳的枝头已开繁了。

虽则“开遍”,却仅限于“向南枝”,不失为早梅,令人感到新鲜,喜悦 。“夜阑(其时声息俱绝,暗香易闻)风细(恰好传递清香 )”时候才“得香 ”,故云“迟 ”。此处用笔细致。“也有”表现出第一次惊喜,“不道 ”则表现出又一次意外,作者惊喜不迭之情,溢于言表。

至此,作者已满怀江南之春心。一个关于梅花的浪漫故事 ,遂见于作者笔端。《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 ,成五出花,拂之不去。”一句“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不但将旧典翻出新意,而且还表现出一个被贬的老人观梅以致忘怀得失的心情,暗伏下文“少年心”三字。

想到往日赏梅,对着如此美景 (“个里”,此中,这样的情景中 ),总想把酒喝个够 ;但现在不同了,经过十年的贬谪,宦海沉沦之后,不复有少年的兴致了。结尾在词情上是一大兜转 ,“老”加上“尽”的程度副词 ,更使拗折而出的郁愤之情得到充分表现。

用“愿杯深”来代言兴致好,亦形象有味。

这首词写得极为深挚,是山谷孤清抑郁的人格风貌的写照。全词由景入手,婉曲细腻;以情收结,直抒胸臆。整首词风格疏宕,颇具韵味。[2]

作者简介

黄庭坚(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3]

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对宋诗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其作品有《山谷词》《登快阁》等。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在党争中,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罪名被贬。1105年,客死宜州(广西宜山县)贬所,追谥文节。

主要作品

散文书幽芳亭》《答洪驹父书》《赠高子勉》《苦笋赋》《毁璧赋》《跛奚移文

诗歌《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题王居士所藏王友画桃杏花二首》《题郑防画夹》《牧童诗》《新喻道中寄元明》《病起荆江亭即事》《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和答梅子明王扬休点密云龙》《登快阁》《寄黄几复》《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弈棋二首呈任渐》《喜太守毕朝散致政》《晚楼闲坐》《清明》《新竹》《题竹石牧牛》《春近四绝句》《登快阁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谒金门·示知命弟》《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醉蓬莱·对朝云叆叇》《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清平乐·春归何处》《念奴娇·断虹霁雨》《满庭芳·茶》[6]《鹧鸪天·人生莫放酒杯干》《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南歌子·槐绿低窗暗》《西江月·老夫既戒酒不饮》《南乡子·诸将说封侯》《品令·茶词》《木兰花令·当涂解印后一日》《千秋岁·少游得谪》《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书法《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帖》《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伯夷叔齐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诗》《龙王庙记》《题中兴颂后》《经伏波神祠诗》《狄梁公碑》《书赠李方叔真迹卷》《荆州帖》。[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