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蒙古蒿 |
中文学名 蒙古蒿 拉丁学名 Artemisia mongolica (Fisch. ex Bess.) Nakai 拼音 mengguhao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桔梗目 科 菊科 属 蒿属 |
蒙古蒿 (Artemisia mongolica (Fisch. ex Bess.) Nakai)多年生草本。茎少数或单生,分枝多,茎、枝初密被灰白色蛛丝状柔毛。叶上面初被蛛丝状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绒毛,下部叶卵形或宽卵形,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一回全裂,每侧裂片2-3,羽状深裂或浅裂齿,叶柄长;中部叶卵形、近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5-9厘米,(一)二回羽状分裂,一回全裂,每侧裂片2-3,裂片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羽状全裂,稀深裂或3裂,小裂片披针形、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叶基部渐窄成短柄,叶柄长0.5-2厘米;上部叶与包片叶卵形或长卵形,羽状全裂、5或3全裂,无裂齿或1-3浅裂齿,无柄。头状花序多数,椭圆形,径1.2毫米,小苞叶线形,排成穗状花序,在茎上组成窄或中等开展圆锥花序;总苞片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毛;雌花5-10;两性花8-15,檐部紫红色。瘦果长圆状倒卵圆形。花果期8-10月。
形态特征
株:多年生草本。
茎:茎少数或单生,分枝多,茎、枝初密被灰白色蛛丝状柔毛。
叶:叶上面初被蛛丝状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绒毛,下部叶卵形或宽卵形,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一回全裂,每侧裂片2-3,羽状深裂或浅裂齿,叶柄长;中部叶卵形、近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5-9厘米,(一)二回羽状分裂,一回全裂,每侧裂片2-3,裂片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羽状全裂,稀深裂或3裂,小裂片披针形、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叶基部渐窄成短柄,叶柄长0.5-2厘米;上部叶与包片叶卵形或长卵形,羽状全裂、5或3全裂,无裂齿或1-3浅裂齿,无柄。
花:头状花序多数,椭圆形,径1.2毫米,小苞叶线形,排成穗状花序,在茎上组成窄或中等开展圆锥花序;总苞片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毛;雌花5-10;两性花8-15,檐部紫红色。
果:瘦果长圆状倒卵圆形。
产地分布
产地: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及四川
生境:多生于中或低海拔地区的山坡、灌丛、河湖岸边及路旁等,西北、华北地区还见于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河谷等地区中或低海拔地区山坡、灌丛、河湖岸边、森林草原、干河谷或路旁
功能用途
饲用价值
蒙古蒿的适口性不高,在春季的幼苗马、牛、羊均采食,到了夏季由于该种枝茎粗硬,其他优良牧草均已长出,生长茂盛。因此,各种家畜基本不采食。但是到了秋季,特别是在下霜后和冬季,各种家畜均采食,但小家畜更喜食。刈割后调制干草饲养各种家畜均喜食。从其化学成分(表81)的含量分析,该种属营养中下等牧草。
实用价值:
全草入药,作“艾,”(家艾)的代用品,有温经、止血、散寒、祛湿等作用。另可提取芳香油,供化工工业用;全株作牲畜饲料,又可作纤维与造纸的原料。
药用价值
【药 名】:蒙古蒿
【拼 音】:MENGGUHAO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蒙古蒿的叶。
【功 效】:祛风散寒、散瘀消肿、理气安胎。
【主 治】:治感冒咳嗽、皮肤湿疮、疥癣、痛经、胎动不安、功能性子宫出血、风寒外袭、表气郁闭、全身悉痛、发热恶寒、咳嗽咳痰、痰白清稀、苔薄白、脉浮紧、湿疮瘙痒、流产。
【性味归经】:辛、苦,温。肺、心、肝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12克。外用:炙患处。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内蒙古。
【拉丁名】: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 Fisch.
【考 证】:始载于《内蒙古中草药》。
【中药化学成分】:《化学学报》41 (8), 734, 1983):“鲜叶和嫩枝含挥发油,成分有2一甲基丁烯一[2](2一methyl一2一butene)、甲叉环戊烷(methylene cyclopentane)、a一侧柏烯(a一thujene)、a一蒎烯、莰烯等30个成分。” [1]
蒿草化学成分与功效
多数种类含挥发油、脂肪、有机酸及生物碱,主要成分为聚乙炔类 (polyacetylenes)、黄酮类 (flavonoids) 、萜类 (terpenoids) 及其化合物,如倍半萜内酯类(sesquiterpenelactones)等,少数种还含氰苷类 (cyanogenic glycosides) 、黄酮醇苷类 (flavonol) 、香豆素类 (coumarin) 、垂体后叶催产激素 (oxytocin) 类物质及干扰素诱导体等。许多种类入药,为重要或常用的消炎、止血、温经、解表、抗疟及利胆用药或艾灸用;少数种供食用;分布草原及草甸地区的许多种类作牲畜饲料;在荒漠或半荒漠地区生长的若干灌木或半灌木种类其根系粗大、深长,茎、枝萌蘖力强,耐干旱、盐碱,作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或为辅助性的植物。[2]
蒿草栽培技术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为菊科艾属植物黄花蒿。株高40-150厘米以上,全生育期120天左右。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光照要求充足。青蒿药用价值很高,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产很多系列药品。青蒿素主治疟疾、结核病潮热,治中暑、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和灭蚊等。全草入药,洗净鲜用或晒干制药。青蒿作物粗生易管,生长期短,投资少,收益快。现将其生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幼苗假植 应选择水源充足的田块,起厢种植。要求厢面宽1.2米,假植规格株行距为10-15厘米。假植后加强肥水管理。可用腐熟人粪尿或亩用复合肥5公斤冲粪水淋施,做到勤施薄施。大约假植18-20天左右(气温低时约需25-30天)当植株生长到10-15厘米时,即可移至大田种植。
本田准备 本田应选择水源有保证,能排能灌的田块。经深翻梨耙、碎土。每亩施腐熟农家肥或土杂肥2000-2500斤,磷肥50-60斤作基肥。开沟起厢种植。起厢规格为:宽1.2米,沟宽0.4米,沟深0.2-0.5米,每厢种二行,株行距为0.8×0.8米。
适时移栽 当假植苗达到10-15厘米时进行移栽,移栽时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栽后淋足定根水。可合理密植,亩植1000株左右。
田间管理 移栽后应加强田间管理。做到科学施肥,合理排灌。可分三个阶段施肥。第一阶段:移栽一个星期左右轻施复合肥或农家肥。亩用复合肥10-15斤或用0.3%的复合肥水淋施。第二阶段:移栽后15-20天,每亩开穴施复合肥35斤左右或腐熟农家肥,施肥后进行复土。第三阶段:移栽35-45天后亩施50斤复合肥或农家肥,结合培土。大田种植要防渍水,在雨季注重排除渍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水。[3]
病虫害防治
病害:青蒿主要病害是茎腐病。在多雨季节,如发生茎腐病,可用灭病威或托布津防治。
虫害:青蒿主要害虫有蚜虫,应在其迁飞扩散前喷药,亩用40%乐果或20%速灭丁或蚜虱净等喷雾防治。
适时收获 青蒿生长最旺盛期即花蕾期进行收获。选择晴天,砍倒主杆,在大田晒一天。第二天收起在晒场晒干,打落其子叶,子叶继续晒干,符合收购要求即可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