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火龙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葬火龙属(属名:Citipati)是兽脚亚目偷蛋龙科的一属恐龙,生活于上白垩纪的蒙古,化石发现于戈壁沙漠乌哈托喀(Ukhaa Tolgod)地区的德加多克塔组(Djadokhta Formation)。
它是相当著名的偷蛋龙科恐龙之一,因为目前已发现几副保存完好的骨骼,包括几个在巢中孵蛋的标本。这些标本巩固了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联。葬火龙与偷蛋龙的外表类似,两者常被混淆。
描述
最大的葬火龙有鸸鹋般的大小,约3米长;在2007年巨盗龙出土前,葬火龙是最大的偷蛋龙科恐龙。就像其他偷蛋龙科,葬火龙有著较其他兽脚亚目长的颈部及短尾巴。它的头颅骨很短,有著很多洞孔,喙嘴坚固,没有牙齿。葬火龙最特别的特征是它的高头冠,外表与现今的鹤鸵很相似。模式种是奥氏葬火龙(C. osmolskae),头顶的冠状物较低矮,而在另一个未被命名的标本(暂称C. sp.)则较高、较尖。葬火龙的前肢长,具有三指,可抓握,上有弯曲指爪。胫骨与足部长,显示它们可以高速奔跑[1]。
偷蛋龙
由于偷蛋龙模式标本的头颅骨保存得较差且已碎裂,而另一个偷蛋龙科标本(编号IGN或GIN 100/42)就成为了它的典型参考,并且甚至在科学文献中被命名为嗜角偷蛋龙(Oviraptor philoceratops)。但是,这个有著高冠状物的标本有著与葬火龙更多的相同特征,有可能是葬火龙属的另一个物种,或是全新的属,但须更多的研究证明。
再者,那个孵蛋的偷蛋龙科标本在被命名为葬火龙前,就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当经常以偷蛋龙科来表示时,很容易就与偷蛋龙混淆。况且首个偷蛋龙标本也是在巢中被发现,使得更为混淆。大部份偷蛋龙的著名重组其实都是取自葬火龙,而偷蛋龙的现有化石资料太破碎,很难制成可靠的重组。
名称
葬火龙的学名是来自梵语,意即“火葬柴堆的主”。在藏传佛教神话中,葬火龙的学名即尸林主,是两个正在默想中被强盗斩首的僧侣[2]。尸林主一般都会以两个被火焰包围并正在跳舞的骨骼来代表,故以此来命名骨骼保存完好的葬火龙。模式种是奥氏葬火龙(C. osmolskae),是在2001年由詹姆斯·克拉克(James M. Clark)、马克·诺瑞尔(Mark Norell)、瑞钦·巴思钵(Rinchen Barsbold)等人所命名,为纪念著名波兰古生物学家哈兹卡·奥斯穆斯卡,她曾对蒙古的兽脚亚目及偷蛋龙科作出极大的研究贡献[3]。除模式种之外,可能还有第二个种。
古生物学
最少有四个葬火龙标本都是在孵蛋的姿势,当中最著名的是昵称为“大妈妈”的大型标本,是于1995年被发表[4],于1999年被描述,及于2001年被命名为葬火龙属。所有孵蛋标本都是位于蛋群之上,它们的两肢对称乎放在巢的两侧,前肢覆盖整个巢的周界。这个孵蛋的姿势只有现今的鸟类可以见到,支持了鸟类与兽脚亚目恐龙之间的行为关联。葬火龙的孵蛋姿势亦支持了它们与其他偷蛋龙科的前肢有著羽毛的假说。若以前肢来覆盖巢的周围,除非它们有著羽毛,否则大部份的蛋都不会被它们的身体所覆盖。
虽然化石化的恐龙蛋很稀少,但葬火龙及偷蛋龙科的蛋都很知名。在戈壁沙漠发现四个孵蛋的葬火龙标本之同时,亦发掘出一些偷蛋龙科的蛋。葬火龙的蛋形状像拉长了的椭圆形,组织及结构就像鸵鸟目的蛋。在巢中,葬火龙的蛋排列成三层的同心圆,一次可以孵多达22个蛋。葬火龙的蛋是已知偷蛋龙科的蛋中最大的,长18厘米。相反,偷蛋龙的蛋就只有14厘米长。
讽刺的是,偷蛋龙科的名字是因它们与蛋的关联。首个偷蛋龙科的蛋(属于偷蛋龙),是在角龙下目的原角龙的化石附近被发现,并被认为是偷蛋龙在捕猎原角龙的蛋。直至1993年,当在一个被认为是原角龙的蛋中发现葬火龙的胚胎时,这个错误才被纠正。于是在2001年,诺瑞尔等人根据胚胎前上颌骨的垂直棱脊(一种葬火龙才有的特征),将这个蛋被编回偷蛋龙科中。这个有著胚胎的蛋较其他葬火龙的蛋为小,约只有12厘米,因部份被侵蚀而裂开为三个部份,使得准确的估量较为困难。这个蛋与其他的偷蛋龙科的蛋在结构上完全一样,且是在一个独立的巢中被发现,排列成圆环状。另外两个兽脚亚目恐龙的头颅骨也在这个巢附近被发现。
目前已经发现两个伤齿龙科拜伦龙的幼年或胚胎头骨,位于一个葬火龙的蛋巢内。由于其中一颗蛋内有葬火龙的胚胎。科学家无法解释为何幼年拜伦龙会出现在葬火龙的蛋巢。目前的相关解释有:幼年拜伦龙成为葬火龙的猎物、拜伦龙以刚出生的的葬火龙为食、拜伦龙有与其他动物共生的习性。
参考文献
- ↑ David Lambert, Darren Naish, Elizabeth Wyse.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Life. 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ers Ltd. 2002.
- ↑ Jennifer Emick. Chitipati (Lords of the Cemetery). About.com. [6月4日].
- ↑ 引用错误:无效
<ref>
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clark2001
的引用提供文字 - ↑ Norell, M.A., Clark, J.M., Chiappe, L.M., and Dashzeveg, D. (1995). "A nesting dinosaur." Nature 378:774-776.